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歷史準確性與二戰男性浪漫神聖場域:論《戰地風雲 V》的女兵性別爭議

知名射擊遊戲大作《戰地風雲》系列,於 2018 年 5 月 23 日公開系列最新作《戰地風雲 V》的正式預告片。內容環繞二戰緊迫逼人的戰場場景,從一隊小隊攻入小屋,轉為其中一名隊員第一視角,在飛機載具與彈火四竄的戰場中,最終仍身陷險境,幾要為敵之單兵所殺,驚險之時,另一名隊員殺出英勇拯救險死的隊員。

就射擊電玩長久以來的文化而言,這預告片不算十分出色,但也不致特別糟糕。然而,此預告片一出,卻引來世界各地遊戲迷甚至其他網民的激烈撻伐,不只眾社群及官網紛紛揚起激烈批評,youtube 的 unlike 更達破紀錄的 38 萬,只因影片中,不斷入鏡且有著搶眼表現乃至領導氣息的義肢隊員,是一名英國女兵

 

這樣的現象啟人竇疑。因為商業射擊遊戲(或是相似的商業動作角色扮演)長年以來女性角色涉入,作為具影響力,甚至主要角色的例子,早有先例。不論是早年的《潛龍諜影 3:食蛇者》主角亦師亦母,貫穿整個大局陰謀的 The Boss,《戰爭機器 4》中的 Kait,《古墓奇兵》出名至極的蘿拉卡芙特,或是這一年極度火紅的《地平線:黎明再起》的科羅伊,都是女性角色作為主角,或是表現及影響力勝過男性角色的代表人物。

女性取代男性作為電玩裡陽剛英雄氣質的演出,早已是行之有年,那麼為何性別平權運動更加進步的今日,一款摻入女性英雄主義的電玩預告片仍會激起如此大的反彈呢?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議題在電玩圈發酵,例如《質量效應仙后座》、韓國的《救世者之樹》都爆發類似網友抗議而把女性從業人員解雇免職的案例,網友們憤怒的立場又是充分的媽?這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問題。


關於性別與歷史準確性

在本次案例中,縱覽排山倒海的批評,當中一致且最大的控訴,便是對於影片中女兵於二戰戰場表現的再現,實在太過「超現實」。

引用抗議群眾於 Change.org 發起的請願中的文案,「女性透過操作防空砲臺、擔扛後勤工作、醫護人員、民兵、蘇聯狙擊手,以及機師,而於二戰中,有其獨特的地位。然而,女性卻從未作為西方國家前線之正規士兵,如 EA DICE 宣傳片中所呈現地,活躍於二戰戰場上。EA DICE 這樣的舉止,不只是褻瀆歷史的公然欺騙,也是一次對普羅大眾的蓄意誤導。

「褻瀆歷史的公然謊言」,如此大的罪狀,換一個稍微溫和中性的批判,此舉讓遊戲失去了「歷史準確性」。嚴肅回觀歷史,這番言論似乎非常站得住腳。因為確然,在大多數可查知的二戰史中,西方國家確實從未有在戰期正式准許過女兵作為正式編制戰士於前線作戰的史蹟。

法國戰敗時期的反抗組織,雖有女兵存在,然而是非正式編制。美國女兵雖有軍人名分,但也都為要求只能擔任後勤人員及急救部隊。而宣傳片中女兵所屬的英國,更是嚴令禁止女性參與第一線戰鬥,只能參與支援與醫療隊伍。許多遊戲抬舉女性角色的遊戲,時常都有「虛構性」作為前提,《戰地風雲》系列作為歷史戰爭遊戲的知名品牌,如同許多網友所喊,「為了政治正確自毀優良傳統」,激起廣大粉絲反彈,似乎是自造孽所應得的合理報應。

儘管這樣的現象乍看合情合理,然而當我們去細究他,會發現其中有不少令人起疑竇的前提。首先,儘管戰地風雲系列部分作品,確曾有標榜歷史戰場的還原度,其系列作卻也有不少對當代現實,或是非二戰歷史作為題材創作的虛構作品,

不論是以第一次大戰為背景的前作《戰地風雲 1》部分劇情、《戰地風雲:越南》,或是以現代為舞台的《戰地風雲2:現代戰爭》、《戰地風雲 4》,未來的《戰地風雲 2142》,其虛構的「前科」之纍纍積實,認真算起來,是遠過於其對歷史戰場再現的成績的。

換言之,《戰地風雲》系列從未真正有過對歷史完全遵從的鐵則;系列作必定遵從戰場真實的印象,一部份是少數幾部作品的貢獻外,更大的成分,其實根本是玩家強加其上的價值預期。也就是說,在其有著豐厚的「虛構前科」的事實下,從忠實粉絲的立場認為《戰地風雲》系列作有完全遵守歷史現實的義務,仍是是極不合理的期待(更何況同一部影片裡還有超快坦克跟幾發機槍就打下飛機的奇蹟射擊)

其次,儘管影片中義肢女兵確是驍勇善戰像一名訓練有素的正規戰士,然而內容卻從未真正交代該女兵是以何種身分參與戰爭。她有可能是民兵,也可能是未公開或虛構的特別編制。該女兵的存在究竟是否有違背歷史事實,官方日前公開回應該女兵的存在,單純是為了線上對戰選擇人物的多元性而為,就線上對戰場域多以娛樂性為訴求的文化看來,應該是尚且合情合理。網民單單就影片便鐵口直斷 EA 褻瀆歷史,並非完全站得住腳的指控。

第三,以「歷史準確性」作為指控電玩的罪名,在女兵的加入之外,應當有其他更值得背負的成分。比如以一戰為背景的前作《戰地風雲 1》那些理當很難用且動不動出毛病卻強如現代武器的自動槍械、超機動載具等等。

電玩作為一經驗再現的媒體,此些更直接與玩家遊戲觸覺接觸,卻違反歷史經驗的設計,難道不是更該受到指控的成分?在歷史戰場加入女兵,這相對之上沒那麼破壞遊玩觸覺的新添加,卻必須招來整個系列作前所未有的批評,是否太過於不公?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網友所謂「違背歷史準確性」的指責,其實是並未經過真正深思的情緒性反應。在心理學上,造就這樣反應的因素,時常來自於現狀偏差,或是對認知失調所帶來之不適感的壓抑。而兩者皆意味著反應者對於某種長久的認知狀態或價值觀的保護。而那背後的認知或價值觀,敝人認為(在此排除無意義的厭女情結論述),是「歷史準確性」及「性別擁護」的加總,也就是:

二戰戰場是一個不容女性侵犯染指的男性神聖場域


二戰作為不容侵犯的男性浪漫場域
如同納粹必然是邪惡,同盟必然是正義,或是冷戰時代影視媒體作品,蘇聯必然是冷血狡猾,這些美國自二戰結束後,出於戰爭經濟需求,為了獲取世界的軍事行動主導權,透過軍事-工業-學院-娛樂的複合結構,以及世界資本主義的宣揚力,向世界建構的西方軍事正義價值觀,二戰作為獨屬男性浪漫場域,也是西方在一次次帶有正義意識的作品中,間接建構起來,並在多年後根深蒂固。
為何西方正義意識型態的作品,會建構出二戰作為獨屬男性浪漫場域的價值觀呢?除了歷史戰爭作品必免不瞭有著濃厚陽剛氣息之外,最主要的理由,是西方為了效率傳達西方正義的價值觀,採取英雄主義式敘事。
大多數的歷史戰爭英雄主義式作品中,除了比較世俗的陽剛、強悍,是必然為抬舉的特質之外,同袍生死與共的情誼、為了營救團友的犧牲奉獻,以及果敢、勇氣、愛國等軍人體系的美德,都是一再為崇拜的軍人浪漫。

 
而這樣的浪漫,由於女性在前線戰場上缺席的歷史事實,成為只為男性演出、男性表現的彰顯。透過這些大量作品的詮釋,而逐漸為營造成獨屬男性(男性間)的獨特情懷。這樣的情懷又因為牽涉戰爭中的生與死,而不可避地被賦予崇高的神聖性,從未能在「被再現」的戰場上體會到這種情感(或更說根本沒機會演出)的女性,便成為這份神聖浪漫情懷中的她者。
久而久之,這份浪漫情懷被反覆演出,與戰場締結深厚不可分的連結。二戰是獨屬男性的神聖場域的意識形態逐漸的,帶著十字型的丈芒,雄糾糾牢插在歷史舞台上。所有對這份情懷的扭曲、變造都是對歷史的瀆褻。所有來自她者的涉入都是對歷史的玷汙。二戰的舞台就是男性的聖壇,縱使我們再現它,僅是為了在殺敵中獲取成就與快感也一樣。
從這番脈絡看下來,「違背歷史準確性」作為批判遊戲宣傳片之理由的不合理性,便呼之欲出──網民們在高喊著「違背歷史準確性」時,背後所操動的二戰戰場是男性神聖戰場的價值觀,從來不是一個歷史的絕對事實(你僅能說歷史不准許她們上戰場,而不代表她不可能在那時上戰場,更不代表她們無法在戰場表現出你們所崇拜的情懷),而是長年媒體娛樂所形塑出來的幻象。你去分析看看 XX 無雙對穿著暴露的女戰士上戰場造成的印象效果啊!

 

 政治正確: EA 是無辜的嗎?

論談至此,網民們僅因為女兵加入,便覺有權大火抨擊 EA DICE,甚至聯署要求遊戲重製的理由之充分度,便可一目了然。然而在這件事上,EA DICE 是全然無辜的嗎?敝人不這麼認為。

首先最出於個人的理由,便是相對系列作以往的預告片,這部僅僅只是簡短小隊戰鬥片段的預告確實弱很多。尤其是相比《戰地風雲1》那既有人道光芒,又充滿好萊塢世界大片氣勢的宣傳片,簡直像是僅花上其 1/10預算的粗糙製作。

再來,此部宣傳片在傳統的主打賣點外,又特別強調女兵的加入,但女兵的加入除了「被置入」作為可操作角色之外,似乎沒有更深刻的關懷意義。兩者的加總,似乎顯示了 EA DICE 打算在這部作品想透過粗糙手段來追求政治正確的企圖,簡單說:因為 Metoo 活動太火紅,所以 EA 也想要在參一腳,在遊戲內宣稱自己也是很進步的。 

敝人認為這不是一個得當的做法。因為在未經深度思索,便將納入特定性別入作品,作為遊戲的賣點所在,很容易使結果淪為純粹的,對特定族群的消費,甚至是意淫。是以若一間公司真想伸張平權價值,應當要有更謹慎,更意義深刻的手法,否則的話,在這個特定左派族群逐漸被質疑的時代,世界對膚淺道德背後之虛偽的包容,恐怕遠比公司想的還要低上許多。

平權一事,從不該隨便了事。而若有人讀完無法接受上文所分析之脈絡,仍然固執咬定 EA DICE 褻瀆你們的歷史的人;我只能說,認為加入女兵就是對歷史不敬的你們,才是真正對歷史的不敬者,只因「歷史」,從來不是「你們」的。

別讓歷史兩字,蒙蔽對言行的檢視。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