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成為機器:超人類主義的「微笑準則 SMI2LE」

 

「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的擁護者來說,《成為機器(To Be A Machine)》並不是一本讀起來很舒服的書。作者 Mark O’Connell 在書中一一介紹了此種運動的本質、宗旨、理論、以及流派,但同時也用嘲諷的口吻告訴讀者,我們離這些科幻小說的場景還很遠。

簡單來說,「超人類主義」是使用科技來主導人類未來的演化,此運動受到許多矽谷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的支持與擁護。超人類主義的中心概念是我們的全身:不僅是肉體,也包含了靈魂與心智,全都是過時的科技,並且使用了老舊的資料格式,需要徹底的全面翻修。

科技網路界的朋友或許都非常熟悉,多年前 Google 的工程總監 Ray Kurzweil 曾提出了「科技奇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的概念。也就是高度的人工智慧(AI)的降臨與發展會給「人類」這個詞彙帶來全新的天命。

人和機器最終會合而為一,死亡也不復存在。畢竟宇宙是如此之大,足以讓所有的智慧生命體盡情探索,因此人類必須要開拓外太空,並且讓生命維持極長的時間。為了實現此一天命,我們需要 AI、機器人和太空殖民,征服這人類的終極邊疆。

基於以上的需求,長壽、保存累積的經驗與克服死亡便自然成為最主要的目標,由此衍生出了許多理論︰如延續生命、心智資料上傳、人體冷凍術與回復青春。超人類主義者非常積極地想實現這些理論,未來主義者更直接將這些目標做成「微笑準則」:SMI2LE(Space Migration, Intelligence Increase, Life Extension)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Source – https://innovationtorevolution.wordpress.com/2014/10/29/technological-singularity-from-fiction-to-reality/

一般來說,指的是人工智慧全面性超越人類個體的關鍵點。

 

在心智上傳方面,也就是把人類的智慧、經驗與記憶以某種資料形式保存下來,就像遊戲存檔,更向是我們在許多 SF 作品中的記憶留存。這項技術已經有類似「複本」(Carboncopies)這樣的非營利機構,該機構的宗旨為「實現對人類神經組織和全腦的逆向工程。透過全腦模擬和神經義肢來重製心智功能,創造出「基底獨立意識(Substrate Independent Minds)。」

所謂的「基底獨立意識」,是人類的心智和經驗可以獨立存在於不同的「基底」(各位不妨將之想像成一個硬體平台)之上,不需要只仰賴生物大腦。要將人的心智上傳到基底平台之前,必須要先對全腦做掃瞄,並將掃瞄的結果轉換成資料,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所開發的「神經塵」(neural dust)技術便是這種用途,未來可望將無數極微小的探測器放進大腦的神經元內,將資料掃瞄出來。

Ray Kurzweil 認為,人類有太多數量的神經元是用來維繫生命所需,而不是用來處理資訊,簡單來說,現行的人類身體無法活用大腦,我們浪費了太多的可能性與潛力。因此,我們若能將人類的心智從這個落伍的肉體中「解放出來」,上傳到更適合用來運算的基底上,將更能徹底發揮心智的作用。

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許多 ACG  作品中超人類的基本邏輯。

■ 作者的反擊與再反擊…

本書前面描述了這麼多引人入勝、令人對未來充滿憧憬的技術,但作者的耳光也來得又快又響。

首先是人體冷凍計劃,至今仍都是純理論階段,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有技術可以將這些樣本解凍,更遑論解凍之後的治癒。更讓人沮喪的是,我們也無法確定目前的冷凍技術和過程是否正確,是否確實地保留下所有能恢復意識的部位。曾在牛津大學受教的哲學家 Max More 後來成為超人類主義運動的要角,便承認人體冷凍術本身其實是對未來做的「孤注一擲」。

至於心智上傳,人類唯一能記錄下所有神經元連接組(connectome)的生物叫「秀麗隱桿線蟲」(Celegans nematode),因為它只有 302 個神經元。至於人類,則有數十億個神經元和數以兆計的連接組,目前我們沒有任何掃瞄技術、也沒有任何儲存媒體能將全腦轉化成資訊;同樣地,我們也無法確定要用甚麼樣的掃瞄方式才能保留下意識,以及記錄的形式為何。

神經元|source- https://www.scottbarrykaufman.com/beautiful-minds-the-next-generation/connectome/

 

有一群人等不及科技奇點的到來,決定加速進程,他們積極透過各種植入人體的晶片或機器來強化或改善自己的能力,這群人統稱為「生物黑客」(Biohacker)。透過這些植入體,他們希望能夠快速找到各種問題的答案,甚至透過機器來為他們預測結果或做選擇。此時來自哲學界的挑戰再度出現:如果機器能為我們做任何決定,那我們不就深陷於命定論中?生物黑客組織 Grindhouse Wetware 的領導人 Tim Cannon 認為我們本來就是命定架構中的一環,是我們自己錯誤地將此一事實擬人化。

另一項擔憂來自於個體的隱私權。現在我們光是上網所被揭露的個資便足以讓每個用戶膽顫心驚,當我們成為機器、我們的心智轉化為資訊後,我們不會變成商業行為的奴隸嗎?Tim Cannon 認為所謂的隱私權只是原始的生物本能,當我們的大腦獲得升級,我們的行為就不用擔心任何程度的隱私。

作者認為,超人類主義不但是終極版的科技資本主義,甚至弔詭地類似其所排斥的傳統宗教。基督教的末世論和科技奇點的概念,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它們共同追求著一個偉大的事件在特定的時間點發生、兩者都希望克服死亡的束縛與恐懼、並迎接一個更美好的來生或是更進化的身體。

在此書完成時的 2017 年,要看到具體實現的「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或是《駭客任務》的場景,感覺遙遙無期。但就在這個月(2019 年 7 月),由馬斯克創辦的 Neurolink 公司發布新聞稿,最快在 2020 年便可進行人腦與植入體串接的實驗,說不定在此生,我們就有機會看到「微笑準則」的其中一項實現呢。

成為機器,或者與機器共生共存,似乎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


作者: john Chiang
原出處:https://photo-sable.blogspot.com/2019/07/to-be-a-machine.html?fbclid=IwAR1GcUY-x5FcZKSpylq8ww2m4tPmtTQkfqEPPkmx21WlBTiuYlXyVozxAP8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