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馬斯克的 Space X 擊敗貝佐斯的藍月計畫國家隊

美國 NASA 於 2021 年 4 月 17 日宣佈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 SpaceX 單獨贏得載人月球登陸計畫的合約,擊敗 Amazon 貝佐斯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和國防部承包商 Dynetics,

除了高達 29 億美金的鉅額合同外,更是對信誓旦旦高喊重返月球的貝佐斯一大勝利,經過這一役,Space X 也正式成為美國 NASA 最值得信任的頂級合作伙伴,而三家公司提出的計畫更反映了完全不同的宇宙科技想像。

 

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是 1969 年 7 月 21 日的美國阿波羅 11 號,阿姆斯壯的名言或許所有人類記憶猶新,而從浩瀚漆黑宇宙中第一次看到這美麗的藍色星球,更對於當時美蘇意識形態的冷戰與全球四海一家的和平反戰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

隨著冷戰結束和全球經濟的佈局變遷,昂貴的太空競賽和星戰計畫已經被時代響歌所取代。但是對於科學探索、跨國宇宙站建設與維護、民間用太空觀光等等,仍有許多的需求,NASA 與時俱進,接納了民間資金和技術,共同拓展宇宙開發,

其中預定於 2024 年重返月球並建立永久性的月球地面基地,最終登陸火星的「月神計畫(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在這龐大的計畫中,NASA 挑選了三家公司進入最後月球巡洋艦與月面登錄艙的建造評比計畫。其中  Dynetics 是長久以來美國國防部和 NASA 的承包商,冷戰時代的多款火箭和發射設備均由該公司製造,

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則集結了美國航天巨頭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和德雷珀(Draper),這幾乎囊括所有美軍最優秀的飛行器和,組成了所謂的「國家隊」提出「藍月計畫(Blue Moon)」,信誓旦旦必要拿下這份合約。

而馬斯克的 Space X 的「星艦計畫」與貝佐斯的「藍月計畫」相抗衡。在 NASA 的報告書中簡言之比較了三家公司的設計:

Dynetics 秉持過去的優秀實績做出堅實的成果,藍月計畫則匯集了當今世界最先進技術的再設計,而 Space X 則是完全不同的宇宙想像。

而這次,由 Space X 獲勝。

Space X 的登陸系統是以現行「星艦計畫」簡化衍生而來。將該公司現有的大型宇宙船「Starship」改造成月面登陸版本,此星艦的特徵在於地面垂直起升降,由於月球重力和宇宙真空環境,在月球實現星艦的垂直起降難度會比地球上簡單不少,

此系統可與月球表面和 LOP-G 之間往返運送太空人和貨物,故星艦只需往返月球軌道與月面,不需要安裝額外的襟翼和隔熱盾,且較發動機的設計上不易揚起月塵,這樣的成本控管也是目前缺乏資金的 NASA 願意嘗試選擇 Space X 的考量。

《紐約時報》評論寫到:由馬斯克於 2002 年創立的 SpaceX 最終目標是使人類抵達火星,馬斯克剛創立公司時,甚至他本人都不認為這會成功,到2008 年時獵鷹 1 號火箭進行了三次試飛後,該公司幾乎面臨倒閉,那時候 NASA 還給該公司一份微不足道的合同,使公司得以繼續維持,

但現在,它徹底顛覆了太空工業。這些設計和實驗有時使傳統的工業官員感到不安,但也引發了新的挑戰,或許我們正在面對前所未有的熱情與浪漫。

 

而這次失敗也給 Blue Origin 帶來了沉重打擊,這對長期以來對著迷月球的貝索斯來說是個挫敗,雖然藍月計畫在整個 NASA 太空重啟計畫中目前仍然是最大合約的公司。但貝佐斯多年來一直想成為返回月球的努力的一部分。就如他自己曾言:「我 5 歲的時候,看到阿姆斯壯在月球上行走時就給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自 2017 年以來,貝索斯親自對藍月計畫其進行大量投資,順便到處宣船,在2019年表示藍月計畫的意義在:「我們不是重返月球,而是要住在月球。」


SOURCE
https://www.nasa.gov/press-release/as-artemis-moves-forward-nasa-picks-spacex-to-land-next-americans-on-moon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technology/2021/04/16/nasa-lunar-lander-contract-spacex/
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56781556
https://www.cnbc.com/2021/04/16/spacex-sole-winner-in-nasas-hls-moon-lander-program-report.html
cover Photo source credit | https://pixabay.com/photos/earth-moon-space-planet-world-1365995/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