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LAQI:原創動畫電影計劃與募資活動

001

台灣動畫產業的環境長期處於艱困的狀態,原先的代工優勢已經大幅衰落,也只能以削價競爭的方式,讓動畫產業能有殘喘的餘地。而創作原創動畫,似乎是打破這個僵局的最佳途徑。製作原創動畫的風險不低,但唯有創作屬於自己的故事,才有可能闖出一片燦爛的生機。

擁有二十餘年動畫製作經驗的王世偉老師,於 2011 年創立了《原金國際(Engine Studio)》,致力於原創動畫的創作,而創作的形式不只限於傳統的動畫作品,還廣泛的挑戰多種藝術媒體形式的可能性。從2011年受邀參展台北國際設計博覽會開始,《原金國際》與互動裝置藝術的跨界合作成為了常態,創作出形式豐富的 Projection Mapping 作品。每一次的創作都是未知的旅程,接踵而至的挑戰砥礪出堅韌的創作靈魂,以及豐沛而盎然的冒險精神。

002

王世偉老師(Vick Wang)

2011 年台北設計博覽會的作品  InnerJourney ,成為了當前《原金國際》最漫長而驚奇的旅途起點。在博覽會結束之後,這部作品持續演進成兩種影像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分別是2012 Taiwan Cultural Art Expo作品、以及2014年底於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的《水生相》,最終匯集而成完整的短片動畫作品《LAQI》,整個過程經歷了四年多的時間。

《LAQI》是一個十分獨特的案例,它是台灣唯一由影像互動裝置發展出來的原創動畫,迴異於一般傳統的動畫製作與形銷方式,擁有一個特殊而完整的演進史。而我很幸運地能從最初的創作階段,便一路參與至最終動畫短片作品的誕生。以下我將會以自身美術設計者身分的角度,來逐一陳述製作的心路歷程。

005
2011年台北設計博覽會的作品 Inner Journey

當時原本 2011 台北設計博覽會的提案將要進入實作階段之際,主辦單位希望能更有原創性的提案,因此原先還在收集資料與發想的原創短片計畫,意外的進入了為時兩個多月的緊湊製作流程,與《碼戲團新媒體( innoCirque New Media)》跨界合作,製作 3D 互動投影類型的作品。

《LAQI》最初的雛形,來自於王世偉老師留美時期的構想,他畫了大量的精細的手稿,依稀拼湊出故事模糊的輪廓,這些手稿中有各種外形奇異的生物與機械,以及廣闊的廢墟世界。故事最初的構想,是一群孩子倖存於類似核災之後的世界,與各種突變的機械動物共同生存於廢墟都市之中,故事裡還有一位女性生化機械人,喜於狩獵廢墟世界裡的機械生物,孩子們為了保護受傷的機械動物免於獵殺,因此與女性生化機械人展開戰鬥。

不過由於當時製程時短,無法完整呈現複雜的故事內容,所以在 2011 年台北設計博覽會的版本中,角色只有小女孩與一隻名為「荷姆」(Hemmu)的機械複合生物,至於哥哥的角色雖然已經有不少概念的手稿,但還未出現於此階段的作品裡。小女孩與荷姆的角色設定,主要由美術團隊中的陳亦然與 Janet 所負責,在他們卓越的美術能力之下,兩個主要角色的造型很快就定案了。

此時「荷姆」的造形有著海豹鰭狀的雙足,以及鑲嵌了部分的金屬零件,將所有十分衝突的元素諧和的融於一體,在怪異與可愛之間做出微妙的平衡。至於小女孩的造形還有些簡易,直到最終要正式製作《LAQI》時,造形才又有更多的細節設定。

0206

陳亦然設計的荷姆

 

當初在決定場景建築物的風格時,王世偉老師希望能以九份的地形與台灣的建築物為參考。所以我與研究所的同學與學長,前往九份進行取景的工作,同時我也開始負責設計各種建築物。起初王世偉老師對於房子的造型沒有特別具體的要求,所以我憑自己的感覺隨意拼湊出各種建築的造型,拼湊的元素以長見的鐵皮屋為主。由於我很喜歡動畫《攻殼機動隊》中頹廢的香港都市風格,所以設計廢墟型態的建築物有些起勁,有時也會畫出連自己都覺得意外的建築物造型。

2f75e5e7690727669b600161d42fdc8c

然而整個專案最困難的地方不在於美術的部分,而是影像互動裝置的呈現的內容與方式。最初王世偉老師希望以多部液晶螢幕,合併出類似於漫畫分鏡的風格。當時我亦提出了一個方案,而這個方案啟蒙於佛教的「點燈」儀式。我構思出小女孩與「荷姆」在漆黑的廢墟中找尋彼此的故事,觀眾可以藉由互動裝置點亮漆黑廢墟中不同區域的燈光,而躲藏於角落的荷姆會追隨著燈光跑到不同的區域,可能會與身處的區域產生一些互動,最後荷姆會被觀眾引導走出廢墟,在星空下的大草原上與小女孩相遇。我的創作理念,在於每個人可以為彼此點一盞燈,為自己與他人能在黑暗中摸索出找尋幸福的道路。

008

但後來這個提案沒有被採用,最終選擇了深具多年裝置藝術經驗的林建華老師提出的方案,由各種廢棄的回收物拼貼成一面牆,將動畫影像投射上去,而觀眾可以藉由影像互動裝置,觸動特定區塊的動畫影像,做出近似於漫畫分鏡的效果。起初我們先在負責互動裝置的「碼戲團新媒體」的工作室,嘗試了許多回收物的投影效果,最終我們決定統一用廢棄的保麗龍,組裝成一面巨大的投影牆,並在淡水八里做了投影測試,效果相當理想。

在淡水八里和松山菸廠展覽現場做最終的測試,紅色區塊就是觸動互動裝置後,播放動畫的區域

故事內容在描述一名住在都市的小女孩,不斷的尋找一隻住在森林的熊,最後終於尋找找到那隻熊,彼此在燦爛的星空下相擁。森林是小女孩心中的世界,熊是小女孩在尋找的幸福,而熊其實是小女孩自己。小女孩找到熊並彼此相擁,代表的是每個人尋覓已久的幸福其實是找到自己,給自己一個深深的擁抱。

2011 年台北設計博覽會的作品  InnerJourney ,無論是互動投影裝製的技術,以及環保媒材上的嘗試,都有相當卓越的表現。但缺點在於它缺乏了完整的故事性,觀眾一時間難以理解劇情主要的脈絡,觀眾能投入互動的部分也有限,但回想當初能在僅有的兩個多月之內,緊鑼密鼓地從無進展到有,也算是實屬不易,凸顯了這個製作團隊的強悍,以及牢固的向心力。這部作品的缺憾來自於期限的不可抗力,並非技術性上的不足,所有的人才都是一時之選。對於初生團隊首次遭遇到的第一個艱困挑戰,算是圓滿而亮眼的結局。

對我而言,2011 年的夏季是一個驚奇而難忘的夏季,我永遠忘不了在豔陽之下,與研究所同學以及學長,漫步於九份的街頭拍攝取景,累了就在芋圓店稍作歇息;也忘不了為了收集尺寸合宜的保力龍而四處奔波,並在「碼戲團新媒體」的工作室裡加以拼裝;更忘不了跟製作團隊遠赴巴里,耐著蚊蟲的叮咬進行投影測試直至深夜。這是我人生首次經歷如此充實的時光。

2012 Taiwan Cultural Art Expo 3D Animation Theatre

《原金國際》與《碼戲團新媒體》( innoCirque New Media)延續了上一次的合作關係,製作了於2012 Taiwan Cultural Art Expo展出的作品。這部作品的規格,是以六台高畫質投影機融接打造成 18 公尺長的環形螢幕劇場。這部作品還跨界與音樂家陳樹熙老師合作,為動畫作品配樂,還指揮布農族特有的八部合音,現場與動畫作品同台演出,動畫裡充滿了台灣都市與山林的意象。

故事內容描述一名住在都市的小女孩,因為自己心愛的熊玩偶遺失了,所以她展開了一段奇幻之旅。她游離了都市叢林,穿越了充滿各種魚類與海豚的海中仙境,尋著光線找到了玩偶,最後小女孩沉降於一隻大鯨魚的背上,她舉目望去,發現身邊充滿了許多鯨魚,每一隻鯨魚的腹部中容納了一座城市,最後牠們一齊游向無垠的大海邊際。動畫中這些腹部容納城市的鯨魚,象徵著不同族群的共存就像是容納百川的海洋世界,意味著文明與生態共存的前瞻未來。

013

這部動畫雖然不是互動作品,但它跳脫了過去動畫製作的規格與形式,長弧形的空間帶來不同的敘事方式的可能性。然而稍微可惜的是,現場的布農族八部合音與動畫合作的方式不夠豐富,我覺得可以稍微做一點聲音感應的互動裝置,在有八部合音現場演出的場次,藉由處動聲音感應裝置,來讓動畫產生不同於平常播方的演出。

《LAQI》短片動畫、《水生相》 動畫環形投影互動劇場

在2013年的初春,我又回歸了《LAQI》原創動畫短片的製做行列,再次擔任場景設計的工作。跟前面投影作品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專案就是完整的劇情短片。在過去的兩部投影作品中,一直只有妹妹「蘿奇」(Laqi)與怪獸「荷姆」(Hemmu)兩個角色,在2013年製做的完整短片作品時,資深美術設計師 Janet 才將當初僅有草稿概念的哥哥角色「克利」(Kili)加以形塑出來,同時也將妹妹「蘿奇」(Laqi)的造型做更進一步的修正,至於這個時期的怪獸「荷姆」形象與最初的版本有些不同,雙足的造型從原本的鰭狀變為一般熊類的樣式。除了兄妹以及怪獸之外,動畫中還增加了一個反派角色機械鳥,在故事裡這隻機械鳥會搶走蘿奇撿拾到的布偶,哥哥克利則會前往巢穴奪回布偶。

015

在2011年相當初期的《LAQI》專案階段中,因為不是完整的動畫,我只需要設計十幾棟的廢墟建築物,但2013開始製作的完整短片,我必須詳細的將地形與街道設計出來,所以我與王世偉老師再度返回九份勘景。在2011年的暑假,美術組的成員有作出實際的地形模型,我依據勘景的資料以及地形模型做為參考,逐漸設計出整個街景。在設計街景的時候,我先繪製出十幾棟的廢墟建築物,並再依序將它們置入街道。除了整個街道的設計之外,我也設計了兄妹居住的房子,以及機械鳥位於廢棄摩天輪上的巢穴。

而在製做這部動畫短片的過程中,《原金國際》與《碼戲團新媒體》再續佳緣,將製做中的《LAQI》打造成革新式的Projection Mapping作品「水生相」(Panorama of InnerJourney),於2014年11月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這部作品使用多台攝影機打造360度無接縫的環形螢幕,觀眾可以置身其中在螢幕四處做不同的互動。

《水生相》的創作概念,是由多面都市的窗口排列成360度環狀的牆,每一扇窗戶裡都有不同人物從事日常生活的剪影。觀眾可以在環形螢幕中自由走動,藉著觸動紅外線感應裝置來讓螢幕上的影像產生變化,螢幕中佈滿窗戶的牆會挪出一個空間播出整部動畫的一小片段,觀者可以依照自己走位的順序,將這些觸動播放的動畫排列成屬於自己的故事。作品創作的理念,在於人腦就像是一座有機的城市,隨著時間的累積,經歷著新生,擴展、凋零和重組等不同階段,各種生活體驗的片段,分別以聲音、畫面和文字寄存於有如擁擠綿密城市的場景之中。

025

《水生相》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比之前互動的影像作品更有即時運算的感覺,在最初 2011 年台北設計博覽會的作品「Inner Journey」,互動的方式也只是在特定區塊播放影像,但《水生相》窗戶的排列組合就稍微有一點臨場感。然而這部作品終究存在了必然的缺點,那就是互動之下呈現的內容,依舊是已經預先製作好的動畫片段,雖然說創作的概念在於觀者可以自由觸發動畫片段,來組織屬於自己的起承轉合,但彼此間的聯繫感卻有些薄弱。但以技術層面來說,《原金國際》與《碼戲團新媒體》又展現一次高超而無間的合作,完成了另一個里程碑的創舉。

若《LAQI》之後要繼續製做互動媒體形式的作品,我覺得可能必須從長計議。 2011 年台北設計博覽會的作品「Inner Journey」,缺陷來自於不可抗力的時間因素,創作的型式概念不錯,但故事性薄弱;2012 Taiwan Cultural Art Expo的作品完整性比較高,但可惜的是布農族八部合音與動畫的關連性稍弱;至於2014的《水生相》則是展現出革命性的影像展演形式,但故事性上還是不夠連貫,它比較類似於原創短片的大型宣傳。若要繼續至作下一個互動媒體藝術的作品,必須要有量身訂做的劇本,甚至劇本跟互動裝置的關連性也要一併構想。

在歷經過去四年三部大型藝術形式的創作之後,《LAQI》也終於成為一個具體的動畫短片。但我覺得比較遺憾的是《LAQI》最終出來的成果,與最初構思的版本有一段差距,很多有趣的概念最終沒有出現在動畫裡,讓我覺得有些可惜,回想2011年當初大家盡全力討論時的光景,激盪出來的靈感是五花八門的,不過這也許是許多動畫的宿命,我時常會在一些日本動畫巨作的美術設定集上,看到很多比正片內容還有趣的概念,但終究還是無法實現。

《LAQI》最讓我惋惜的,是「荷姆」(Hemmu)這隻怪獸角色。其實最初在討論整個故事內容時,「荷姆」形象的設計是最耗心力與心思的一個角色,它的造型很突出,有一種近似於日本科幻動畫的風格,但又相當有原創性,它有機會發展成代表工作室的搶眼角色。但在最終的《LAQI》動畫中,它成為妹妹「蘿奇」想像中的角色,沒有與哥哥「克利」產生直接的互動。我比較期待《LAOI》能成為近似於《鐵巨人》的故事,在彼此顧忌中摸索互相親進的方式,若只能成為夢境或是想像中的意象是稍微可惜了。

 

《LAQI》其中一段,描述哥哥爬上摩天輪的鳥巢中,幫妹妹將被機械鳥奪走的布偶搶回來,那一段機械鳥與哥哥產生了打鬥,但畫面上稍微缺乏了力道感。例如機械鳥的腳爪朝哥哥落下時,感覺不是的那麼俐落,也少了很多分鏡加強緊張感。然後或許動畫是用一秒 24 張的方式製作,當動作不夠細緻時,鳥爪攻擊的力道就顯得有些薄弱,我覺得可以參考日式動畫在有限的技術下,如何製作近距離戰鬥的場面,而他們也成功地將 2D 動畫的經驗轉化到 3D 動畫上,在 3D 動畫上保留了 2D 動畫的質感與分鏡敘事方式。例如近期吉卜力與 Polygon Pictures 合作的《山賊的女兒(山賊の娘ローニャ)》,就有承接過去的分鏡經驗與美術風格。在這部短片裡主要的反派「機械鳥」,形象的描寫上也少了一些威脅性。動畫裡哥哥「克利」在鳥巢中找到布偶時,機械鳥從遠處趕來,這樣的出場方式沒有太多的意外感。史蒂芬史匹柏在拍攝《侏羅紀公園》系列時,對於「迅猛龍」這樣的猛禽,增添了很多狡猾的個性,牠們不是從草叢伏擊,就是潛移到人類的後方。

我覺得哥哥克利遭到機械鳥攻擊的劇情,可以改成當哥哥微笑的看著手中的布偶時,後面突然傳來一聲巨響,機械鳥突然陡降在他身後的摩天輪上,當哥哥克利轉過頭時,機械鳥猛然撲向他。這種分鏡方式,近似於《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中茱莉安摩爾被迅猛龍突然從後面撲倒的喬段。我個人覺得史蒂芬史匹柏總是能讓怪獸的出場營造出濃厚的懸疑感,這部分是值得加以借鏡的。


雖然《LAQI》動畫短片成現出來的結果,與我所期待有一些落差,但我覺得最後的結果還是很驚豔,這個動畫短片充滿了實驗性的趣味,雖然不甚完美,但有許多未來可以發展的概念,看了之後會更加期待最終完整發展之後的面貌,它的原創性是在台灣動畫界中是相當稀有的。就我自己而言,我不期望可以看到一步登天的完美,我更期盼看到勇於跨越傳統題材框架的冒險精神,若缺乏了這個企圖心,台灣的動畫終究難以擺脫長期的低潮。《LAQI》短片動畫充滿了拓荒的使命感與野心,它不僅是《原金國際》的驕傲,更有潛力成為台灣動畫界的新希望。

然而《LAQI》短片動畫不是整個計劃的終點,《原金國際》的創作者們將要邁入一個更宏偉而顛簸的旅程,將《LAQI》發展成一個電影動畫。我對於《LAQI》的期望,在於它能成為台灣十分獨特、甚至是首部新題材的科幻動畫,科幻類型的動畫作品在台灣不常見,或許是因為台灣的市場狹小,通常只能瞄準兒童市場,但若將對岸與日本市場考慮進去,或許市場的問題可以減輕許多。《LAQI》最初的概念本來就相當有趣,我希望這些有趣的概念能更具體地被實現。 

王世偉老師有著豐富的動畫創作經歷,而且涉獵的動畫類型又相當廣泛,富足的業界經驗,在加上對於動畫題材廣泛的接受度,我相信在他的領導之下,《LAQI》能成為台灣動畫影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回想過去與《原金國際》做事的日子,那是一段愉快的經驗,心中不免產稱生出「這才是在做動畫」的感嘆,融洽的同事關係形成堅韌的默契與革命情感,每一日都在期待新的挑戰。

008

我相信有朝一日,《原金國際》終將成為台灣動畫界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而現在希望能集結大眾的力量,陪伴與鼓勵我們走過這段未知而艱難的旅程,創造一段非凡且值得大家一起驕傲的歷史! 

《 LAQI 》動畫幕後訪談:Benson – 自我介紹篇

 《 LAQI 》動畫幕後訪談:Janet


《LAQI》原創動畫電影募資計畫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laqi-dvd

作者與原出處|安西將軍 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796053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