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荒川弘的食物思想:人應食肉,乃是生命之流的體現

 

【告知】

本文發表時,原文有如下這一段

此外,如支持動物權利的哲學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也提出了一套觀點。他雖然其大力支持動物權利,但並沒有成為素食主義,也不是一般雜食主義者。辛格的食觀是基本上不食陸地動物,只食海鮮動物。在其理論中乃是以痛感為動物辯護。痛感情覺讓他決定少食陸地動物,但食海鮮動物之原因。換言之,他認為陸地動物的痛感神經比較發達,而海鮮動物則反之,所以食豬牛羊等動物受苦較大,而吃魚蝦等則次之,辛格雖然沒走上素食主義,但仍然與一般雜食主義者有別。

後作者經過查證,本論點雖然無誤,彼得辛格確實認為陸地動物和海洋動物仍有不同,但他本人也不吃海鮮,所以不能用他自身的例子來作為論點之陳述,特此告知並向讀者表達誠摯地的歉意。

眾所周知,荒川弘老師以《鋼之鍊金術師》造成轟動,在連載過程中,讀者注意到這部帶有陰暗人性描繪的作者是位女性(後來因為角色形象,也經常被以稱為「牛姨」),而且是位北海道出身的農家子弟,這使荒川老師在農業生態與食物知識上有著其他作者難以比擬的知識與經驗,後來的《銀之匙》更充分展現了這一點。《鋼鍊》屬於典型的少年王道漫畫,而後者則是較屬於日常漫畫,我們想要探討這兩部作品中的「食物」

《鋼鍊》是牛姨的成名作,也是近年來最完美,或可視為「典範」漫畫,在個人主觀的眼中,它肯定是「神作」等級。在《鋼鍊》中,牛姨提到兩個重要的概念,一為「等價交換」,另一為「一即全,全即一」。此亦影響不少青春少年的價值,不過,在本文中我將針對「一即全,全即一」的概念來進行討論,因為我認為此概念與《銀之匙》的作品主軸有直接性的比較關係。如果有深入了解牛姨的人,應該都知道牛姨本身是農家孩子,他本身也就讀農業大學,所以《銀之匙》毋寧是牛姨的自身經歷的側寫。

食觀:素食主義與雜食主義

此兩部作品究竟跟食觀有什麼關聯呢?首先,本文想先界定何謂「食觀」,即是指飲食觀念。像是我們報名任何有供餐的活動,都可以看到報名表上有勾選葷素的選項。一個人食葷,或者食素,都是屬於個人的飲食習慣,但每個人的飲食習慣,都有一套「飲食觀念」支撐著。例如:佛教的「不殺生」之戒律,所以導致中國的佛教有吃素的習慣。一般而言,食觀可分成此兩類,一為「素食主義」,另一為「雜食主義」。前者只飲食植物類型的食品,後者則飲食植物類型與動物類型的食品。另外,素食主義亦可區分,蛋奶素,或鍋邊素,等等之類,此一細分非是本文的重點,故略之。

而素食主義,可以簡單的化約為兩套主流的食觀,一為「宗教信仰」,另一為「不忍之心」。首先是宗教信仰,像我們剛剛有提到的佛教的素食觀,但非是所有佛教都食素,像是印度佛教就不食素,此是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的區別。事實上,佛教本身並不食素,例如釋迦牟尼佛本身也不強調食素,其「化緣」乃是以所得而為食,即布施者給葷食葷,給素食素。如果我們認識印度佛教的僧侶,也可知道他們是會食葷的。

那麼,中國佛教為什麼會食素呢?其實佛教傳至中國之初,僧侶本身也並非食素,東漢至曹魏時期,中國的佛教僧侶是跟印度一般。一直到南北朝的蕭梁,因為梁武帝尚佛,所以主張佛寺的僧侶皆應「食素」,這才使得中國的佛教食觀與印度的佛教教迥異。

日本的「精進料理」是把素食料理藝術化到極致的結果。

其次,是「不忍之心」,此類的食觀者,並不依持佛教的素食觀,而是對動物痛苦的體會,例如:在飼養場的動物,其生活環境不見理想,可能終其一生被固定在一個位置,又或者是在宰殺時,造成動物極大的痛苦。因此,很多人為了抵制飼養場如此慘忍的對待動物之行為,所以選擇食素。當然,食素主義者的食觀,近代更多的理由是因為「健康」,試圖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或者因為現代生活早已大魚大肉,所以反璞歸真儘可能少食肉。當然可能還有其他多種食觀,這邊先略而不提。

雜食主義者亦有兩套主流的食觀來支撐他們對於飲食上的選擇習慣:一為人作為雜食性動物本身,另一為均衡飲食的健康飲食。前者是大多數雜食主義者的想法,簡言之,人類本身就是作為雜食性動物,所以本來就應該同時應食葷食素。後者則是從醫學觀念,即肉製食品與果菜食品本身的營養成分,皆是人所需要的部分,所以為了維持人本身的健康,人應食葷和食素。

此外,如支持動物權利的哲學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也提出了一套觀點。他雖然其大力支持動物權利,但並沒有成為素食主義,也不是一般雜食主義者。辛格的食觀是基本上不食陸地動物,只食海鮮動物。在其理論中乃是以痛感為動物辯護。痛感情覺讓他決定少食陸地動物,但食海鮮動物之原因。換言之,他認為陸地動物的痛感神經比較發達,而海鮮動物則反之,所以食豬牛羊等動物受苦較大,而吃魚蝦等則次之,辛格雖然沒走上素食主義,但仍然與一般雜食主義者有別。

荒川弘的食觀:食物是生命之流的表現

現在將話題拉回至牛姨的食觀,同樣在《鋼鍊》與《銀之匙》兩部作品中體現出來。在此兩部作品中,主角們都遇到上宰殺動物的困境,例如《鋼鍊》愛德華與阿爾馮斯在荒島試煉中,就遭遇宰殺狐狸(兔子)的障礙,而在《銀之匙》的八軒則因為對於食用小豬產生感情,亦相當害怕宰殺小豬。基本上,牛姨呈現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不忍之心,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就認為人不要食用;相反地,在這兩部作品中,牛姨更堅信人應該食用肉製食品。不只是因為她是農家子弟,或她是一位雜食主義者。

我們認為牛姨的食觀不同於以上所提到的三種雜食觀,反而更像是他作品的精神,如愛德華與阿爾馮斯在荒島的試煉是要體悟「一即全,全即一」的意涵,愛德華就提到:假如我沒有吃螞蟻,死後就會被螞蟻分解,然後螞蟻又會被其他動物吃掉……這就是食物鏈。……在這大循環之中,我與阿爾像螞蟻一樣只是小小的個體,只不過是「全」裡的一個「一」。但全靠有眾多微小的「一」,「全」才可以存在。

我們都知道「食物鏈」乃是指植物被草食性動物食用,草食性動物被肉食性動物食用,肉食性最後會被分解者分解。基本上,全即是指食物鏈本身,一就是各個在食物鏈當中的角色,如果食物鏈缺少了任一角色,則食物鏈本身就會崩解。因此,最後愛德華他們突破心理殺生的障礙,進而願意宰殺荒島上的生物。

另外,愛德華與阿爾的對話也提到:這個世界按照無法想像的規律運轉,只要知道這個規律,進行分析和再構成,這就是煉金術,也是生命的規律。煉金術的基礎是分解與再構成,就跟食物鏈同樣道理,吃了兔子就是將兔子的肉進行分解,再構成為自己的身體,兔子也是把吃下去的草,再進行構成,煉金術就是生命本身,也就是食物鏈的一種形式表現

牛姨認為煉金術就是食物鏈,亦是「生命的規律」,因為我們人的生命乃是由其他生命所構成,其他生命亦由其他生命(可能包含我們)所構成,所以眾生的存在成為一個無盡的生命之流。雖然,人只是世間蒼海之一粟,卻也是構成此蒼海的成因之一。且此蒼海本身是流動的,各個生命本身乃是依靠其他生命本身而得以存在,所以在我們個體的生命中,實際上,包含了其他生命。因此,「一即全,全即一」,不僅說我們只作為生命之流的部分,更確切地說我們本身就是生命之流。

雖然我們食用肉製品,會聯想到動物的苦痛,以至於使人們可能會選擇食素,但牛姨卻正面的肯定人應食肉。這並非是說牛姨殘忍,而是因為那些被食用的生命,最後會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換言之,延續我們生命本身,也是延續了在我們生命中的其他生命。因此,我們更有義務的對我們生命本身負責,因為我們的生命不僅是我們的生命而已,我們的生命包含了許多其他生命的生命的組成。

我們得將好好的善待自身的生命,好好的積極過好每一天,不僅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更是對那些構成我們生命之生命負責。因此,如果我們注意到牛姨漫畫的主角們,雖然都經歷過極大的苦痛,卻最後都能活出自身生命的光輝,那是因為他們都能體會到我們都應該好好的活著,連同那些構成我們生命的生命的那份。

最後,在本文中,雖然提到兩種食觀主義,一種為素食主義者,另一種為雜食主義者。此兩種食觀孰優孰劣,仍未有一定論。本文雖傾向牛姨的食觀,但亦非要所有人都接受此一食觀。實際上,本文更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食觀的自由權利,所以每個人自然都可以選擇任何一方。唯獨將自身的食觀而強制壓在其他人身上,此才是本文所反對的。因此,透過本文的解說,希望大家能夠對各種食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