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和相對數字迷思:台灣市場和人口數是個假議題

因為 2018 世界杯足球賽,全國僅有 33 萬人口的冰島竟然逼平冠軍熱門阿根廷大爆冷門,所以我們又開始看到這樣的句型在網路上蔓延:「OO 只有 XX(可以替換成人口或是各種經濟數字) 都可以做得到,我們怎麼不能?」

所有人都能看出這一造句的問題,33 萬人口的冰島比新北市中永和地區還少,單純換算的話台灣可以派出將近七十隊,無須高喊足球元年了;那中國擁有 13 億人口卻依舊是足球沙漠國家,因為人口數根本不是關鍵,這是一種絕對數字的比較謬誤;

但還有另外一種相對的常見造句,如:「台灣人擁有 2300 萬人,其實市場根本不小」這句話很多人都說過,例如魏德聖導演,在許多群募計畫中類似的話也常出現。通常後面會接如:「芬蘭只有 500 萬人,卻誕生了《憤怒鳥》和《部落衝突》等全球知名遊戲」等例子,用來反駁「台灣市場並不小」,但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相對數字的比較謬誤。

什麼是絕對與相對數字的比較謬誤呢?簡單說就是比較的基準並非可公平對比的單位,或是僵化的思考下忽視地理空間與歷史時間維度所產生的擬像比較。

 

舉例而言,在經濟學和歷史學上,有一個歷久不衰的題目是:為什麼是西方發展了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而非中國?明明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財富與技術,更是許多人類關鍵發明的誕生地。

所以我們有了各種理論,例如新教倫理、銀行制度、重商主義、民族國家興起、海洋優勢,或是中國受限於儒家思想和皇權阻礙科學等等,這些理由還可以一直列下去,上述理論絕不能說錯,但是近二十年來,經濟學和人文學科相互合作下開始注意到一個可能性:「比較單位與計量數字的先天瑕疵」

例如上面的文句,拿「西方」和「中國」來對比,這是合適的比較單位嗎?Kenneth Pomeranz 在其獲獎無數的作品《大分流(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中接櫫了一個再清楚不過的結論:所有跨時代、跨文化的比較都要非常謹慎小心,尤其在數字上。

 

 

必須在相似、可相互比較的條件狀況下,跨區域的研究比較才會有意義。先知道了歐洲有工業革命,遠勝於中國之後再回去找理所當然的理由論證中國為何沒有工業革命,這是文人後見之明的推測;而同樣確定了歐洲的經濟數字想當然而大於中國,再回去估量各種數據的解釋也同樣實不可取。

故作者認為在同一時間線上,具備可比較的客觀數字區域是中國的長江下游三角洲區域和英國的倫敦與法國巴黎之間圍繞的三角洲,而非以中國單一國家或是西方整體來進行比較。


 

回到前面的問題,台灣有 2300 萬人,而丹麥或是芬蘭只有 500 餘萬人,所以台灣市場不小嗎?

就絕對數字而言,台灣的數字確實更大,但是請設想:如果你是一位出生在比利時的小孩,就算你家庭並不富裕,你可能在國中時就已經搭火車去附近的荷蘭或盧森堡等國遊玩,在二十歲左右進大學時,應該已經可以使用三種語言,並且造訪過至少六個國家,

這不需要是富裕階級,一般家庭的小孩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且這個數字和 一百年前的歐洲年輕人並沒有太大差異(註)

換言之,對於一位比利時出生的年輕人而言,當他想要做遊戲或創業時,他所接觸的第一受眾與市場理解就已經是整個歐洲,而不是「比利時」單一國家市場,這些外在客觀條件是大多在身在台灣的我們所不具備的;


 

或許大家也不熟悉非洲的手機品牌或是突尼西亞的創業者,他們同樣也面對屬於它國家的空間和地理限制,故用單一絕對數字或是相對數字來相互比較或論斷都會陷入謬誤的迷思。

之前政府公布平均勞工薪資時,許多論者也認為該數字完全不切實際,忽視了中位數而以總平均來計算。同樣的,不具備的外在條件與環境就是不具備,清楚理解自己的外在現實環境並試圖找出屬於自身的優勢,或許更是務實且邁向成功的可能途徑。


 

最後,關於台灣市場大小我認為這是一個假議題。

因為台灣市場最根本的問題並非是低薪、人才外流、教育失調等內在變因,或是你身邊有一個全世界最龐大且虎視眈眈的動能市場這些外在事實,

而是在這塊土地上,受制於政治統獨或是文化意識,不管你做什麼產品,有一半的人不會支持你,或是根本不相信你能生產什麼好東西;且當這塊土地上發生任何痛苦或是挫折時,都會產生一種幸災樂禍的批判,並把元兇怪罪到各自認定的原罪羔羊上。

而這問題若無解,許多你我身邊那些看似爭得面紅耳赤的問題,其實都是假議題,大多雞毛蒜皮微不足道;但我們在虛擲社會國力內耗,這才是真議題。


註|關於一百年前的歐洲年輕人遊歷諸國的數字和今天沒有太多差異,參見  Eric Hobsbawm, Interesting Times: A Twentieth-century Life,這一數字可以論證對於歐洲人而言,跨國界和文化的理解在上一個世紀和今天網路時代並沒有太差異;相對的,根據觀光局的統計資料,今天台灣在二十歲左右就出過國的年輕人的比率大約是 25%,但是我們父母的那一代,可能首次出國已經是四十歲以後。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