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主題「動畫前製中的企劃與故事劇本」後,這次的主題將進入到動畫製作階段,而相信許多人第一浮現的印象就是原畫、美術背景、上色…等,本文將對日本動畫的精髓:「作畫」,做深入淺出的說明。
日本動畫在製作中,作畫的職務上主要區分為「原畫師」和「動畫師」兩者。原畫師的工作主要就分鏡階段決定的演技內容,和運鏡方式起草構圖(レイアウト),並畫出關鍵的幾張,輔以律表和動畫指示,好讓動畫師能依照原畫師的設計,將分解動作中剩下的部分補齊。
為了維持品質穩定,通常每集電視動畫至少會決定一名較資深,且有能力的原畫師當總監,一般也稱之為「作畫監督」。
作畫監督主要負責修正其他人的原畫,包含畫風和人物比例,且需將執行導演(這一職務日文稱為「演出」)提供的指示補上,而再把需要修正、調整的卡(鏡頭)退還給負責的原畫師做修正。所以作畫監督需要具備高度的速度、畫技和經驗,更是維持整集動畫品質的關鍵。
如果我們看到某集動畫會很崩的,理由千奇百怪,,但是作畫監督這邊通常都會是一個關鍵原因,故能力和資歷不足的原畫師,是難以承擔這項任務的。如下圖可以看到相同角色從設定到不同監督所得到的印象差異。
另外,近年來由於動畫製作流程和產量的改變,所以「第一原畫」、「第二原畫」等職位也開始出現。此為因應動畫公司需要量產作品而應變的作法,第一原畫只負責主要構圖,但會畫得非常潦草,甚至猶如草稿或火柴棒人。
之後,由第二原畫根據第一原畫的線條來重新描繪,使其成為「完整」的原畫。但因第二原畫常交代給經驗較不足的新人執行,在時間不足的情況下,通常會無法忠實還原第一原畫的精髓(最常見的情況在例如一些角色的五官位置飄移、回過頭來發現臉部神情整個變了),進一步造成作畫監督的負擔,當超出作畫監督可承受的極限後,其結果就是網路上對「作畫崩壞」的討論批判。
由上可知,「原畫」被視為最基礎也最重要的部分,需要紮實的基本功、時間及經驗累積,才能有完美表現。
在本次集邦文創本次所邀請到的工作坊講師 上條修,在業界內和機械作畫聞名之天才動畫師大張正己,及動畫界傳奇人物 金田伊功齊名,從硬派劇畫風格《宇宙戰士巴爾迪歐斯(宇宙戦士バルディオス)》、《超獸機神(超獣機神ダンクーガ)》,到柔軟筆觸《甜甜仙子(魔法のプリンセス ミンキーモモ)》的畫風皆能駕馭自如,
並且身負分鏡、作畫監督、演出、角色設計…等豐富歷練。本次的二日工作坊,除將指導原畫和律表的基礎,上條老師還會用自身繪製的素材,教導參加者如何以較少的作畫張數詮釋動感,及畫面張力。除了一窺只能在工作室才看得見的光景,還能由上條老師手傳授畢生絕活,此一千載難逢良機,切勿錯過!
由於動畫和背景是分開繪製,所以「攝影」的工作便是將各環節所製作的素材,依導演指示組合成完整的影像內容,並適時給予打光、色彩調節,最後加上特效。
大致來說,1990 年代之前的日本動畫片,像是早期的《無敵鐵金剛》、《七龍珠》…等作品的攝影是使用大型「攝影台」,將一片片已經畫好的透明薄塑膠片(俗稱「賽璐珞」)疊在背景素材之上逐格拍攝成一張圖,
這一工作必須由攝影師和助手同心協力完成的(這也是「攝影」之名由此而來)。但當畫面有很多內容時,疊太多層會造成背景的顏色顯得黯淡,塑膠片厚度也會造成不必要的陰影,加上不能反覆修改,拍錯的底片必須廢棄……等限制,讓動畫攝影變成一門非常複雜困難的工作,技術也昇華到一種工匠的境界,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體力和專注力要求都非常高,不利於量產。
故隨著電腦動畫作業的普及,裝底片、調光、逐格調整的程序也同時被簡化或省略,新製程將動畫-上色-攝影串連,雖說產生新的挑戰,卻也大大提昇工作效率。因此大約進入 21 世紀後,許多以底片拍攝的動畫攝影工作室紛紛轉型,改以 Adobe After Effects 為主要使用軟體進行作業,
也就是如《白箱》所演的,早期的賽璐珞片被逐漸淘汰,改成今天的電腦製作,但是這個工作職位依舊稱為「攝影」。
另外,隨著 3D 動畫技術進步,電影特效的概念亦逐漸導入至動畫攝影中,故能看到油畫或仿製水彩等風格迥異之作,使得攝影在數位動畫的比重逐漸增加,只按導演指示拍攝已成為基本門檻,一流的攝影監督還要能根據作品性質,提案並開發新的表現手法,增加畫面內容的豐富度,以滿足觀眾對作品的期待。
在集邦文創 「有道理講座第一彈【Vol.1動畫業界最前線】」中,特別邀請到出身台灣,2017 年成立影像製作公司「テラエフェクト(TERAEFFECT Co.,Ltd.)」的蔡伯崙,以攝影監督身分,透過參與《陰陽師 平安物語》片頭與片尾動畫的製作素材,於講座中實際演示,像片尾動畫中神樂撐傘走在飄雪的路上,如何透過攝影手法及特效呈現出擬真感。
■ 從手繪到電腦 3D 動畫
大家熟知的「皮克斯」、「夢工廠」等歐美動畫電影公司的 3D 動畫,究竟與日本動畫的 3D 技術運用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日本動畫在表現概念上面與歐美不同,構圖和配色偏向平面設計,不追求真實光影呈現,以「浮世繪」的風格為代表;而動作詮釋則講求動靜分明,即「歌舞伎」的動態表現。「浮世繪」與「歌舞伎」兩種日本獨特的視覺表現文化,讓日本動畫獨樹一幟。
而過去日本動畫所創造的黃金時代,基本上大多建立在高超技術的手繪動畫上。故以寫實為基礎的 3D 技術運用到傳統日本手繪動畫時,首先面對的難題是:「角色的形象會隨拍攝角度和姿勢有所變化。」
歐美 3D 動畫電影常先將設計稿試做成人偶,用以檢視肢體語言能否作出真實且生動的表現,這在歐美皮克斯等級的動畫可以清楚看到,但日本動畫與漫畫特徵在:「為了特定鏡頭的誇張表現而犧牲結構合理性」,因此十幾年前在日本電視或電影動畫出現的 3D 人物,常被譏笑技術低落。
但隨著近年 3D 軟體的建模技術成熟,及 3D 動畫製作公司的長年努力,像是率先以全 3D 製作的長篇電視動畫《蒼藍鋼鐵戰艦》(2013年,製作公司為三次元),或運用真人電影特效質感,使 3D 表現再上更高層次的《寶石之國》(2017年,製作公司為 ORANGE)等作品,皆逐漸受到市場肯定。
其實,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從序、破到 Q ,在呈現了日本動畫 3D 技術的使用比例和技術成熟表現。
長年以手繪為主流的日本動畫大約在 2000 年後,以美少女為賣點的校園類作品遽增,3D 技術主要被當成節省手繪成本的工具,因而大量用在動作場景運鏡、繁雜的背景細節、交通工具、機器人……等部分。
但自從《光之美少女》在片尾曲固定以 3D 人物帶動跳的方式引發廣大迴響後,許多 3D 公司紛紛思考在維持動畫主要特色時,如何運用動態捕捉技術,解決因時間不足,造成 3D 動畫師無法將角色動作更精細調整的問題。
即使如此,礙於經費和資源不足,日本電視動畫的 3D 效果基本上無法做到歐美動畫電影的水準,但在日本動畫逐年受到國際重視下,加上 AI 應用更加成熟,今後仍能預見,日本 3D 動畫會繼續以接近手繪動畫,維持製作成本壓力較低的方式,補足手繪動畫人力缺口,滿足更快速量產優質作品的需求。
本次集邦文創「有道理講座第一彈【Vol.1動畫業界最前線】」,特別邀請到在台灣開設 3D 動畫公司「Studio5(五號影像有限公司)」的日籍導演金本真,將分享長年參與電視動畫的經驗,從建模與動作兩個面向,實例介紹如何以 3D 技術表現出 2D 動畫風格,誠摯邀請學界業界朋友,以及有志於進入業界發展的學生們踴躍參加,做一場深度學習之旅!
■「有道理講座Vol.1 動畫業界最前線」講座與工作坊活動資訊
【台北場】
8 月 4 日
森田修平「由個人創作者邁向商業動畫導演之路」
活動時間:14 : 00 – 16 : 00
活動地點:台北科技大學 綜合科館第三演講廳
望月重孝 X 梁世佑「必勝企劃術&論日台動漫產業發展
活動時間:17:00 – 19:00
活動地點:台北科技大學 綜合科館第三演講廳
8 月 6-7 日
上條修 「手繪生動~作畫WORKSHOP(工作坊)
活動時間:13:00 – 17:00
活動地點:Taipei digiBlock台北數位產業園區(圓山園區)
8 月 11 日
金本真「3D技術表現2D動畫風格之秘訣」
活動時間:14 : 00 – 16 : 00
活動地點:台北科技大學 綜合科館第三演講廳
蔡伯崙 「攝影監督工作實務經驗分享」
活動時間:17:00 – 19:00
活動地點:台北科技大學 綜合科館第三演講廳
【台南場】
8 月 5 日
森田修平「由個人創作者邁向商業動畫導演之路」
活動時間:13 :30 – 15 : 30
活動地點:台南國立成功大學 光復校區 國際會議廳B1 第一演講室
8 月 8-9 日:
上條修「手繪生動~作畫 WORKSHOP(工作坊)
活動時間:13:30 – 17:30
活動地點:國立成功大學 光復校區 學生活動中心 第一會議室
8 月 10 日:
蔡伯崙-「攝影監督工作實務經驗分享」
活動時間:19:00 – 21:00
活動地點:台南國立成功大學 光復校區 國際會議廳B1 第一演講室
8 月 12 日:
金本真-「3D技術表現2D動畫風格之秘訣」
活動時間:13 :30 – 15 : 30
活動地點:台南國立成功大學 光復校區 國際會議廳B1 第一演講室
票價:
講座單場為:新臺幣 1200 元;工作坊單場為新臺幣 4200 元,10 人團報享有優惠。
※事前活動辦法如有變更,將隨時更新於集邦文創官網上,不再另行通知。
※考量講師當天之實際行程、天候、身體狀況或突發事件等,若活動臨時有所變更時,以活動現場公告為準。
詳細請參考官方網站|https://www.zipangu.com.tw
Source | https://twitter.com/potenavi/status/679964393044488192
http://jin115.com/archives/51972275.html
https://www.cinra.net/news/gallery/138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