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神韻:這個無法辨識的男人臉孔背後…

這裡有一幅男性的肖像畫,五官臉龐模糊不清,身影朦朧難識,大家覺得這幅畫如何?


 
這幅畫在 10 月 25 日於紐約佳士得「Prints & Multiples」拍賣會上,以 43 萬 2500 美金(約 1340 萬台幣)賣出。誰畫的?如同 18 世紀的畫家一般,畫家把自己的名字簽署在右下角,叫做「min G max D Ex[log(D(x))] + Ez[log(1-D(G(z)))]」
 
是的,這是一幅 AI 繪製的畫作,也是首次人工智慧的繪畫首次進入藝術的領域中進行拍賣。該計畫由巴黎的藝術團體 Obvious Art 提出,自古以來,何謂「藝術」的定義有許多,但是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在〈機械可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這篇著名文章中提出了一個關鍵論點:
 
「在這個機器可以無限拷貝複製的時代,藝術品的價值在於它具備「神韻(Aura,也譯為靈光)」,這是複製品所不具備的要素,也就是畫家筆下的意志和靈魂。
 
那 人工智慧是否能夠具備「神韻」?故在這個計畫中, 首先輸入從 14 到 20 世紀超過一萬五千張的名畫,並利用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的漸層式算法學習,讓 AI 深層學習,最後讓 AI 繪製。 Obvious Art 表示,他們預估如果大眾得知這是 AI 繪製的藝術品,可能只能賣出七千到一萬美金,但沒想到結果超出預期,最後被匿名的買主以超過 1300 萬台幣買走。
  
對比不久前英國班克西(Banksy)畫家在拍賣後自動把作品碎紙切斷,用來諷刺當代藝術走向資本主義的新聞,未來或許會有越來越多的 AI 作品誕生,但是這些作品是否具備神韻和藝術,或許也是下一波藝術批評所要面對的新挑戰。

另外有兩件事提供給大家思考:一、如果不講它是 AI 的創作,但知道了他是電腦畫出來之後,你的感受或評價會有變化嗎?二、過去,許多理論批評家認為電影、電玩不具備「藝術價值」,一個最常見的理由就是:不管是電玩或電影,都是可複製大量生產的作品,所以遊戲製作人或電影導演的神韻會在複製品中被消磨逝去,故不能稱之為藝術

 


SOURCE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10-25/ai-generated-portrait-is-sold-for-432-500-in-an-auction-first?srnd=prem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