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動畫戲劇中的「麻婆豆腐」:從立華奏、言峰綺禮到新垣結衣的傳說

即使《Angel Beats》播出了這麼多年,有兩件事情還是讓人記憶猶新:作為「天使」的立華奏以及她喜歡吃的麻婆豆腐。

日本 ACG 作品中提到中國菜品,有不少讓人很想吐槽。你看下面這圖一堆光頭,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個極道組織在舉辦活動呢。

或許大家都很清楚,這是動畫《食戟之靈》裡幸平創真他們討論中國廚師烹飪時的場景。然而這一幅武術大佬的裝扮,如果放下勺子擺個武打動作,感覺又是一位李小龍在世。在該作品中有不少提到中國料理的地方,比如其中就有引用諺語來說明中國對「辣」的認識:

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貴州人怕不辣。

雖然比較繞口,不過說到底也無非在表明這幾個省份的人都挺能吃辣的。動畫裡這樣設定劇情,不管是《中華一番》或是《食戟之靈》,都想要呈現「麻婆豆腐」有多麼多麼的辣和獨特。僅從畫面上來看無論是點綴的蔥花,誘人的紅油,還是切成標準見方的豆腐塊,這道菜也算還原的相當逼真。

然而這部號稱考證過許多美食製作方法,甚至可以拿來當做食譜的動畫,對於麻婆豆腐的認識完全在“辣”上面,也是讓人難以恭維。因為對於中國的麻婆豆腐來說,這道菜並不都在於「辣」上。而傳入日本廣受歡迎的麻婆豆腐,就更和「辣」沒有太大關係了。

豆腐在日本是一個相當受歡迎的食料,按照「日本豆腐協會」(你懂的,日本什麼東西都會有協會,那怕再無聊的玩意)的調查,大約有 80% 的日本人每週都會吃一次豆腐。不論這個調查可不可靠,我們也的確發現動畫作品裡屢次出現這個食物。換言之在日本,豆腐無論是在二次元還是現實中,都可以稱的上是文化盛宴!

 

不就是塊豆腐嗎?可是連來歷都是傳說級的

就算是現在普及至日本全國的豆腐還是由中國發明的。只是這是誰用什麼方式如何發明,還真說不好。如果你願意去查資料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共識:豆腐是由漢朝時期的淮南王劉安所創造。

其實劉安是誰已經不重要了,只是他這一生有沒有吃過豆腐,還不好說!畢竟劉安自己沒有活多少年就被漢武帝劉徹以「陰結賓客」的謀逆之罪送去天國,所以並沒有明確記載說他與這種食物有關聯。謀逆罪名,只是清除異己的說辭而已。劉安結實各種賓客,擁有不少隨從,無非是為了完成他最喜歡的兩件事:編著《淮南子》一書和煉丹。前者就像現在成立的各種編委會一樣,不給編輯們發工資養著大家,誰跟你用愛發電編書玩。

木棉豆腐 |source – https://look.itoyokado.co.jp/yume/page.php?c=12

 

後者,人家一王公貴胄又不是勞動人民,就算是搬運煉丹爐,搬不起找點人不是很正常。於是這就成為了劉安「陰結賓客」造反的證據,又成為了他發明豆腐的依據。

因為大家覺得經常煉丹嘛,無意間找到豆腐製作方法豈不是情理之中。後來朱熹寫詩的時候標注了句「世傳豆腐本為淮南術」又坐實了這種說法。朱熹是當時的名儒,如此一來大家也就跟風覺得「明白了,明白了,是劉安發明的!」

然而朱熹是宋朝人離漢朝上千年,說的話難免不靠譜。記錄豆腐最早的文獻又是在離劉安 300 年後的隋朝人謝諷所著的《食經》上。雖然在對漢代古墓考古時發現了雕刻有豆腐的石版畫,但是又有人說這其實是在釀酒,所以難有定論。

大家會認為豆腐是劉安發明的,是因為這個煉丹的傢伙在後世記錄中得道成仙,所以既然是神仙創造的食物吃一口總會得到祝福。為此呢豆腐這個傳說中的食物便留下了兩個含義:

在語言體系中,豆腐有著跨越時空般厚重的文化感!在歷史體系中,豆腐始終是由中國發明,又在數百年後傳入日本乃至世界各地!曾經的日本豆腐:你是土豪嗎?你是貴族嗎?不是?不許吃!

 

有趣的是,豆腐如何傳入日本也是撲朔迷離難以考證

一說是在奈良時期(710-784年)日本當年一個番邦小國自然派了不少使節來唐朝學習,有些學成歸來的僧人就把豆腐帶回日本。但此事最早的記錄卻是在 400 年後一位僧侶所寫的《春&夏事件簿豆腐篇》裡提到的。

另外一種說法是在 1444 年的鐮倉室町時代,依舊由那些來天朝學習的僧侶們帶回,初為寺廟祭司中的菜肴,後來才開始流入民間普及開來。

然而這個普及和平民並沒有什麼關係。畢竟當時的日本豆腐可不像現在隨便拿點零錢就可以買到,甚至不允許民間私做。頒佈這個禁令的人就是大家熟悉的德川家康,他之所以這樣原因也很簡單,身份高貴的將軍們一日三餐都有豆腐湯、豆腐羹,但是如果平民也能夠吃到這些豈不是有失將軍身份。

所以當時的豆腐可是相當貴重的食材,被規定在只有武士,貴族這些有社會地位經濟實力的人才能食用,一般人也就想想罷了,直到江戶時代後期這一現象才開始有所改變。但此時豆腐仍然是上層貴族食品。

後來,有人寫出一本關於豆腐的名作叫《豆腐百珍》,裡面講述了上百種豆腐的做法至今流行。更厲害的是居然有人照著這部書將百種豆腐做了出來。至於好不好吃嘛,中國也有個類似的作品是袁枚寫的《隨園食單》,筆者有位朋友模仿著書中介紹還原菜品,不過有一些不是做不出來就是並不好吃,所以想一想這個《豆腐百珍》可能也難受。

然而這本書出版的時間正是日本饑荒時代,這樣一個現在看起來相當便宜的食品,在當時卻奢靡之極,所以想想也足夠諷刺的!

 

等豆腐走進萬家燈火時,已經是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如今居酒屋在日本已經是隨處可見。將簡單的食材用簡單的烹調方式做成下酒菜,便是居酒屋的神奇之處。如此來說,豆腐本來就是與酒相性的食物,自然在這些地方佔有一席之地。想一想外面淅淅瀝瀝的雨霧下星空斑斕,坐在桌前,剛炸好美味可口的豆腐撒上各種調料,再暖上一壺酒小酌一番,也的確是三杯兩盞淡酒讓人流連忘返。

豆腐能夠走進居酒屋,是上文提到的江戶時代後期,那時這種食物已經從貴族階層逐漸開始平民化,更重要的是二戰結束後日本社會秩序解體,撤回的軍人和僑民發現不知道幹點什麼好。於是就將從中國學到的烹飪技術在大街小巷裡開起店來。其中就包括兩個大家很熟悉的東西:餃子與豆腐

日本的家長們從這些隱藏在小巷裡的作坊內買回豆腐,在吃壽喜燒最後還剩一些湯汁時,將鍋中放入米飯,豆腐渣,再打個雞蛋燜一會,被稱為雜炊的豆腐飲食便出現了。雖然筆者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東西,但是這些簡單食物也的確是很多日本人兒時關於家的回憶。

說回來普及最廣的還是關東煮裡出現的豆腐,只是我們在便利店裡看到的都是虛有其表並沒有什麼想讓人吃的欲望。畢竟如果是真的關東煮豆腐則需要烤制後放入高湯小火中慢煮,再加上各種重要的味噌醬。

而這種精心烹飪的豆腐又有個有趣的名字叫「田樂」,原因是日本人腦洞大開,總覺得這些豆腐很像歷史上踩高蹺穿白衣的田樂法師。關東煮的影響力很大,以至於許多文人沒事情幹就寫幾句詩誇耀下。《田樂豆腐贊》中就提到:

四時風物中,花以吉野的最好,月以武藏野的最清澈,譬如梅花對黃鶯,紅葉對秋鹿,茶泡飯要配雜煮湯,菜飯要配田樂。

還是比較有意思的!

田樂豆腐|Sourcce- http://minicook.mopita.com/page/recipe/13_2_1

 

這樣來說現在日本的豆腐遠不像江戶時代還需要分個三六九等才能吃,不過這並不代表豆腐已經完全平民化。正如臺灣評論家汪仁玠在《尊貴的日本皇家和式豆腐料理》中所說:「日本豆腐料理之所以高檔,在於其純粹之美和精緻之工。」為此那種保留著貴族氣息的昂貴豆腐盛宴至今依舊存在。

好的廚師用好的豆腐,一流的刀工和素雅的烹飪技巧,當然能夠做出頂級美食。東京圈裡這種豆腐比比皆是,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可以去嘗嘗,不過價格自然也是一流的。有趣的是日本八百萬神明可不喜歡吃這些頂級的豆腐料理。像在許多動畫裡面出現的稻荷神(那個狐狸),喜歡吃的卻是簡單的油豆腐皮。

而在「百鬼夜行」中還出現了豆腐小僧這樣的妖怪。知名小說家京極夏彥就專門寫了《豆腐小僧》這部作品。後來《絕園的暴風雨》的作者城平京,在新作《虛構推理》裡也描繪了這個妖怪。

 

不過實際上流傳很廣的日本豆腐產地其實只有京都。筆者經常聽別人說京都這地方水好,所以呢以水為基礎製作的豆腐自然是很美味的。然而京都豆腐如此出名可能不僅僅只有這個原因。

日本的飲食文化說好聽一點就是原汁原味崇上自然,說不好聽點就是生冷寡淡。他們喜歡接近於食物本身最初的味道,就好像當時僧侶們的飲食一樣尋找「禪意」:單純,樸素。而京都既是古都,又有眾多禪院寺廟,自然人們印象裡的京都豆腐是符合「禪意」的。

 

麻婆豆腐:從立華奏到新垣結衣,跨越次元的文化力量

即使《Angel Beats》上映了這麼多年,人們仍然能記得動畫裡小奏喜歡吃麻婆豆腐,主要是因為這道菜的辣度讓其他同學望而卻步。以至於 TV 版第 13 話的插入歌《死後戰線之歌》還被稱為《麻婆豆腐之歌》,因為歌詞是這樣的:

從晴空萬里的死後世界,向您推薦,只需隨意按下幾個按鈕,死之前一定要嘗一嘗,麻婆豆腐~

雖然感覺歌詞挺尷尬,不過也能看出麻婆豆腐對這部動畫的影響力。一個異域來的美食能夠進入到 ACG 文化中,只能說明它根深蒂固的受到歡迎。實際上在日的中國廚師聯合會曾對一萬多名當地人進行「最喜歡的中華料理」調查,而第一名就是麻婆豆腐。只是《Angel Beats》與《食戟之靈》一樣,將麻婆豆腐看成辣的代名詞,總是感覺怪怪的!

就算是四川的麻婆豆腐,體現的也是「麻辣燙香酥嫩鮮活」口感多元化。辣僅僅是味覺之一,主要為紅油和豆瓣提煉出來的香氣。對於傳入日本的麻婆豆腐,由於 11 區的飲食文化就是希望尋找一種食物的本味,不願過多添加調味劑,所以民國初年宜賓廚師陳建民將麻婆豆腐傳入日本時,便做了多甜少辣的改造,不僅使得口感多元化趨向單一,而且還將辣度降低了不少。所以動畫裡對麻婆豆腐只有一個辣的刻板印象,放在中日哪個國家都是不符合現實的。

只是大家似乎對辣有偏執感。《Fate》系列裡神父言峰綺禮也很喜歡吃麻婆豆腐,而士郎則被這個食物的辣度所震懾到。為言峰配音的聲優中田讓治因為這件事也有了「麻婆」的愛稱。在型月十周年晚會時,中田讓治還拿著麻婆豆腐出場打廣告。

因為這道美食的流行,作為原料之一的豆瓣醬也大受歡迎

早在 1961 年的時候,日本國家電視臺 NHK 人氣節目《今日的料理》就介紹了豆瓣這個東西。當時還沒有這個稱呼是以「辣椒醬」代替的。後來出現「豆瓣醬」這個詞也是完全仿照漢語普通話,沒用採用日文中漢字發音。所以如果你去日本超市裡面的話就會看到很多這樣的東西。

有意思的是,知名影星新垣結衣在影視作品《戀愛迴旋(ミックス)》裡,也是以一個戀愛失敗者的身份去到一家中餐館,之後無精打采的吃了一口特色菜麻婆豆腐便豁然開朗了起來,而女性偶像高倉健則直言不諱說自己喜歡吃麻婆豆腐。

這種情況甚至延伸到政治家們出國推廣本土產品的事情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中國時為了推銷日本大米,還專門說出「用中國的麻婆豆腐配上日本的大米,多少碗都能吃得下!」

筆者覺得有些事情是不能想像的。一個千年前發明的東西,卻在數千年後的現在最前沿的文化中屢次出現。中國與日本不過隔了一道海峽,而餐桌與廚房之間也只是半米之遙。但是我們永遠不能體會到一方豆腐到底花了多長時間才走完這段文化傳承之旅,而這樣的歷史對於整個時代來說也是難以承受之重!


SOURCE

本文作者|星野喵0ww 
來源出處|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733908

由作者投稿轉引,U-ACG 編輯略有修改,歡迎大家多多訂閱、參觀星野喵的網站與專欄!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