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第九屆 ACG 國際學術研討會複審錄取名單:成為獨立研究者的可能性

各位大家好,這裡是研討會主辦人。經過多方討論和反覆會議,「2020 第九屆 ACG 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巴哈姆特論文獎」複審錄取名單如下。第九屆共有 55 篇通過初審,複審錄取 18 篇,許多優秀的論文與主題難免遺珠,這點真的非常遺憾。

今年遭逢疫情,無法舉行國外場,無法設計成一套結合樂趣、知識傳播與文化交流的招待旅行,但部分優秀論文預定在 2021 年下半年在台灣等多國出版,並於日本 COMIKE 100 展示宣傳,作為臺灣乃至於亞洲 ACG 研究的另一個里程碑。

在第九屆的報名表中,我首次加入了「你如何看待  ACG 研究」的問卷,包含你喜歡次文化的動漫研究嗎?你想要(或你覺得有可能)以此為職業嗎等等?結果和預測的一樣,大家都很喜歡,但卻認為此一領域沒法作為維生的職業。

在這個知識碎片化、強調即時懶人包,寫三百字就文長慎入的時代,還有那麼多人願意寫上萬字左右論文,這個熱情實在令人感動,這也是每次都要開多次會來爭論、猶豫不決到底要錄取誰的兩難,而最近一些朋友與學生適逢畢業與攻讀博士的苦惱,更讓我想要寫這篇:

難道只有進入大學窄門才能夠作研究嗎?您為何不考慮成為一位獨立的研究人員?

我的一位學妹大學念物理,後來轉行念歷史。在美國 UCLA 以優異成績獲得博士學位後,她運用自己的專長,營運自己的事業。除專業翻譯外也擔任留學申請的顧問和委託,此外她也繼續獨立做著自己喜歡的研究,時不時去中研院發表最近的研究心得;

第二個案例是我交大的學生。大學念設計、碩士念數位科技媒體,後在東京大學攻讀農科博士,還去了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他最近的研究被刊載在 Nature 上面,東京大學官方網推崇了這位來自臺灣的留學生成就,臺灣媒體也有報,

這項橫跨臺灣、日本和法國的跨國研究中,有三位都是獨立研究者,甚至只是一般的臺灣上班族。臺灣未必有多少大學教授能在 Nature 上發表論文,但是一般上班族卻可以作得到。

東京大學的報導| https://reurl.cc/R133l9

 

如果上面的兩個例子不能讓你相信,那就以我本人為例吧。

我同時兼具學者、商人和獨立研究者的身份。在國立大學內教書,同時營運一個很小的跨國研究組織,也就是 U-ACG。除了授課外,也承接外部的內容委託或是商業案;同時我也設計自己喜歡的主題,商業化後找到合適的賣主推銷出去。

因為隨著網路興起,各種領域都出現了新的內容生產形式。在過去,這一切掌握在特定的媒體與通路商手中,而網路改變了這一切。以獨立遊戲(Indie Game)為例,大概在 2005 年以後發跡,在 2010 年代後成為一個被重視的領域,

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製作人,懷抱著對於遊戲的熱情與想法,想要對世界訴說自己的世界。各種獎項、投資、資源媒合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擴大也改變了整個遊戲產業。目前許多最熱門的遊戲、嶄新的設計和商業銷售模式都從這些獨立工作者手中創造,

作為資金和市場相對弱勢的臺灣,獨立遊戲蘊含的創新和可能性更是我們最值得發展的精神,我認為其他領域亦是如此;而學術是所有創新領域中最僵化保守的一塊,這也表示最有機會。

成為獨立研究者的第一步的「輕學術」

從 2012 年開始,本學術研討會已經連續舉辦了九年,這是一場沒有學歷要求,由我們獨立營運的學術研討會。從第三屆成立巴哈姆特論文獎,給予實際的獎金鼓勵。第四屆開始國際化,並於第八屆移師海外,招待了大約 40 位參與者前往日本進行四天三夜的動漫知識研討會之旅。

雖然不多,我們聘任了過去優秀的發表者成為敝單位的全職或兼任研究人員;有些得獎者自立門戶,設立了類似的公司,亦或是拿著論文得獎履歷去應徵面試,現已成為公司主管,我們的論文集得過文化部的相關獎章,而最早收錄我們論文集的不是臺灣國家圖書館,而是海外的慧眼。

我從第二屆開始將本研討會定調為「輕學術」

所謂的「輕學術」是一種兼具「知識性(學術性)」、「傳播性(可讀性)」和「商業性」的研究思維。我也身為學院中人,故深知基礎嚴肅學科研究之重要,故輕學術絕非否定傳統學術領域,而是一種更靈活的觀察。過去寫文字評論,亦或是現在 Youtuber 的科普節目、Podcast,用檢淺易懂的方式來傳播知識,其實都可涵蓋。

或許看到這裡,會有人質疑我所謂的輕學術是否必然追求「商業性」?

對此,我的回應是:商業的本質是根據「供需」所產生的交換;而「研究」是一種對「自然邏輯、社會運行與人世流轉」的細微觀察,發現其中因果脈絡,進而滿足人類在情感上的慰藉或實際需求上的解決交換,

二十年前我當研究生時,使用維基百科或引用網路連結當註釋不被接受,因為根本不「學術」; 但今天環境早變。在我首次提出「輕學術」概念時毫無附和,今天在學院高塔中可能依舊沒什麼迴響,

但那麼多年的舉辦研討會的經驗,同時在學界、產業界內打滾,或許我略知這個 Know How 了,所以今天我可在嚴肅學術高塔和輕挑商業銅臭中覓一安身立命之處,浮世閑步,陵藪市朝。

你也可以,你絕對可以。人生最悲慘的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而是你以為自己只剩一道窄門,望穿秋水而忽視身後的無邊天際。

我在此恭喜今年所有的錄取者,也勉勵所有的未錄取者。在這個時代,有熱情願意寫萬字來闡述表達你的理念,非常了不起;未錄取者千萬不要氣餒,請保持這樣的心態明年再來。我誠摯邀請大家來參加今年的研討會,

在跨界的知識和脈絡中發現自己的可能性,生命會找到出路,學術也是。

U-ACG 創辦人、研討會主辦人|梁世佑 RainReader


2020 第九屆 ACG 國際學術研討會複審錄取名單
Admission List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G Studies 2020

(排序不分先後)

● 以藥學專業角度探討《對馬戰鬼》使用烏頭之合理性
吳培楷(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
駱書翔(東安藥局)

● GUNDAM motion-sensing operating system technology survey and applicate(體感鋼彈技術分析與實作)
Wei-Sheng Wang(中央研究院物理所)
Sai Wu(產品設計師)

● 課金抽卡決策研究,虛擬抽獎內的次文化商品之吸引力為何?─以《Fate/Grand Order》為例
陳柏軒(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碩士)
梁德馨(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教授)

● 2次元と3次元の狭間へ:2.5次元ミュージカル海外ファンの考察をめぐって
張嘉慧(日本神戸大学国際文化学研究科博士候選人)

● 脫序的ABO世界:批判與重構
劉藍一(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朱紋巧(放肆藝術國際有限公司)

● Long live in immaturity; or die growing adult: Keyakizaki46’s song and failed media-mix aidoru
Kris LI, Chung Tai(School of Moder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野性與文明的表象融合──論ACG作品中的獸化情結呈現與媒體視覺理論
周宸亦(日本慶應義塾大学メディアデザイン研究科博士)

● 少女花開好時節:楊千鶴與楊双子《花開時節》穿越時空的對話
葉妮(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 真的好想看女僕裝!從女僕咖啡廳特殊活動日探討文化演變
吳忠霖(女僕愛好者)

● 日本動畫作為文化仲介:傳統音樂的多元認識,以印尼甘美朗為例
鮑沛蘭(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理)

● Audience Preference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Heroes in Cross-Cultural Films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Audiences
Huhebi Guo (日本慶應義塾大学メディアデザイン研究科博士生)

● Community, Immunity, and Sekaikei: A Biopolitical Reading of Project Itoh’s Harmony
Yichee Yang(國立臺灣大學外文所碩士)

● 「不足のなかに心の充足をみいだそう」—論《BANANAFISH》雙主角關係所蘊含的日本美學―― 以侘寂為中心
劉書晴(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 聲優怎麼有嘻哈?論二次元偶像團體《催眠麥克風》中女性向饒舌的呈現
張家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生)

● 遊戲中的錯視藝術應用初探
邱渝涵(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碩士班)
范丙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教授)
俞齊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教授)

● 報人視野下的香港早期漫畫發展史補遺
李卓賢(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協理)

● 植田弘康會後悔嗎?AI、模擬、御宅族及親密關係的現況與未來
吳駿盛(美國印地安那大學布盧明頓分校資料科學碩士)

● 日本東洋史學的「西域」想像與其對大眾文化的影響:從《敦煌》到《西夏惡靈》
山口智哉(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備取(三名)

● 柯南勝於金田一:由兩大推理漫畫之異,論述柯南普及之因

● 當虛擬偶像有了靈魂:閱聽人對虛擬Youtuber的想像初探

● 初探臺灣御宅族社群的蒐藏模式


說明事項

1. 相關審查標準請參考本篇說明:http://www.u-acg.com/archives/23157

2.本屆研討會預定於 2020 年12 月 19 日在台北大學(三峽校區)文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行。

3.由於疫情影響導致發表人無法來臺,需使用視訊或預錄,考慮到可能無法配合,故設有備取。

4. 本屆研討會報名表和所有論文全將於近日 U-ACG 與巴哈姆特上線

5. 誠摯歡迎所有朋友參加,或者報名成為論文與談人,有好多篇目前找不到合適的人(笑),一起來享受大亂鬥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