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遊戲可以治病? Ubisoft 近日就宣佈,他們和醫療科技與軟體開發公司 Amblyotech 合作,運用加拿大蒙特婁的 McGill 大學數位教授研發之成果專利,開發《Dig Rush》平板遊戲,用以治療弱視(Amblyopia)――當然,如果有朋友認為弱視不是病,就請當作小編用了標題殺人法吧XD
根據報導,全球有 3% 的兒童受弱視之苦,而且目前的治療方式包括眼罩等等要不引起患者不適、就是容易受到社會污名欺侮。因此 McGill 大學的一個團隊便研究能否應用現代數位媒體科技提供更為舒適的弱視治療方法,並將此研究成果專利與 Amblyotech 和 Ubisoft 合作。
弱視經常是因為單眼勢力發育不全致使兩眼不協調或視差過大,而《Dig Rush》治療方法是運用 3D 立體眼鏡和醫師提供的平板電腦遊玩,藉此訓練雙眼與大腦視神經的協調聯動。遊戲不僅可讓治療訓練過程更愉悅有趣,還可針對左右眼調整對比等等視覺效果,適應個別患者的狀況並將醫療效果客製化並最佳化。開發團隊目前已根據實驗結果向美國食品暨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申請上市,未來會推往全球。但是,由於是一款治療用的遊戲軟體,所以可能無法任意購買遊玩,而必須經由醫生處方和指導……可是看起來好像滿好玩的耶XD
當然,《Dig Rush》或許是第一款專為治療弱視開發的遊戲,但並不是第一款具有醫療潛力的遊戲或軟體。過去兩年(2013-14)即有研究指出,《俄羅斯方塊(Tetris)》和《食豆人(Pac-man)》之類遊戲都可刺激腦眼運作、訓練雙眼協調,進而發揮改善弱視的效果; 2012 年 io9 也有一篇文章介紹數種具有治療作用的軟體和醫療 app 發展趨勢,包括讓自閉人士透過圖像語言與他人間接溝通的《Grace》,讓憂鬱人士借助音樂與他人互動的演奏程式《Ocarina》,而《Lung Flute》則結合呼吸檢測器、讓患有支氣管疾病的幼童吹氣時會看見虛擬氣球,還有利用虛擬實境訓練身心重創者重建身體與意識認知等等。
此外,也有研究發現目標式、互動式的遊戲可以提高憂鬱人士的情緒恢復速度,或者有些專門設計的遊戲可以提昇使用者的認知、記憶與專注能力,甚至應付失憶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和神經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等等。詳見參考資料列舉相關報導。
至於玩遊戲有哪些壞處,大家平常看新聞應該已經聽夠多了吧?良藥吃太多會變毒藥、運動做過度會受傷,也請不要因為玩電動有這些益處,就玩個不停呢XD
撰稿:李立凡
編輯:梁世佑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Ubiblog – “Dig Rush Announced”
Ubisoft Press Release – “Ubisoft And Amblyotech Create Dig Rush, The First Therapeutic Video Game Based On A Patented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Amblyopia”
媒體報導
Gamespot – “Ubisoft’s Next Game Is Available By Prescription Only”
Phys.org – “Ubisoft game aims to be what the doctor ordered”
遊戲與醫療相關報導
2012.08.07. io9 – “The Rise of “Cyber Therapy,” or How Games Became a Medical Treatment”
2013.04.23. Medical News Today – “Tetris Video Game Helps Treat Lazy Eye”
2013.11.08. Medscape – “Video Games a Viable Treatment for Mental Illness?”
2014.08.07. Medical Daily – “Computer Games An Effective Depression Treatment, Show More Promise Than Antidepressants”
2014.11.19. Medical Press – “Pac-Man instead of patch: Using video games to improve lazy eye, depth perce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