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宅 Otaku SDGs:持續觀察的 IP 社群養成

這個標題聽起來像是什麼建案名或環保口號,其實是因為在黃金週時我參加了一場同人活動,但我注意到這些十幾年以上的老作品之所以可以維持熱情,或許不只是單純的「懷舊風潮」,

或許更有一種「宅永續思維( Otaku SDGS) 」,所以來藉由這一篇分享一下。

於 2023 黃金週(5 月 4 日),有將近三百多人從日本各地來參加了在豐鄉小學校舉行的 K-ON 「櫻高新入生」同人活動。原本我是打算黃金週不想要去出門去人擠人,窩在家睡覺打電動看動畫就好。

不過該活動的背後贊助者之一是我朋友,之前在京阿尼的活動上認識。他服務於關東大手鐵路公司,知道我搬到京都後就問已經五年沒見面了,如果有興趣要不要來參加。

所以我就在黃金週人擠人的時刻出門了(汗)

 關於豐鄉小學校聖地

「豐鄉小學校」或許對於日本動漫有涉獵的人都已經很清楚了,除了因為《輕音部(K-ON)》、《逆轉裁判》、《我想要吃掉你的胰臟》等眾多作品的聖地外而獲得全球知名度外,其實豐鄉小學校本身的拆除和保留過程就是一齣高潮起伏的連續劇。

起因是校舍老舊政府機關和議會同意拆除,但是在過程中出現暴力行為導致反拆除的聲量擴大,後面又因為貪污、罷免市長與各種利益問題衍生成為全國問題。但保留校舍一方的內部分裂又導致原本被罷免者再度當選….

所以動畫、電影等內容產業的爆紅加成確實使其「聖地化」,不過豐鄉小學校面對拆除和後來維護的抗爭就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日本在面對地方人口外移、文化保存、資源利益分配和地方創生的典範案例。

在我看來這不只是日本的個案,其實臺灣或全球各地都面對一樣的問題。

活動本身與一般的同人聖地巡禮活動大致一樣,包含各攤位的同人商品販售、繪師現場畫畫、LIVE 音樂演出、COSPLAY、痛車展示、自己各種收藏品展示等等,

由於豐鄉小學已經完全聖地化,有太多作品在這裡取景;所以其實每一間教室或是走廊,只要你(曾經或仍然)喜歡這些作品,

漫步於廊下、穿梭教室堂間、全都是青春和樂趣。這次是我第二次造訪,上次來已經快八九年前了,更多了一股回憶的思緒遊蕩其間。

 平均年齡很大的中年宅聚會

下午三點左右,全部的演出和商品販售會結束後,於講堂舉行會後活動,在這裡終於可以看到全部的參加者、繪師和工作人員。

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 這活動參加者年輕人相對地少。比我年紀大,已經是滿頭白髮的人大概佔 20%,超過一半以上的參加者都和我們差不多的三十五到五十歲中年人,低於三十歲的年輕族群大概低於 25%,然後男女比率極為懸殊的。

稍微觀察一下就可以注意到:臺灣的 ACG 活動和社會氣氛比起二十年前已經好太多了,已經比較沒有「不愛讀書的壞孩子才看卡通漫畫」的思維。但是目前臺灣大多數的 ACG 活動,基本上還是以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為主。

所以當現場大概兩百五十人,平均年齡大概約四十歲的中年阿宅大家一起唱 K-ON 的主題曲和豐鄉小學的校歌時,宣布活動結束,大家明年再來時,確實有回到高中生的熱情。

之後我被邀請去參加會後的慶功宴,一開始我在想這裡的交通不便(一小時左右才一班),所以想要早點離開。但盛情難卻(其實是可以免錢吃飯XD)就一起去了

我被邀請坐到大廣間的最裡面靠牆,說穿了就是上位。旁邊坐著一位滿頭白髮在喝酒的老先生,應該是本活動的另一位贊助者。

吃飯中不免俗地聊一下工作、事業這些現實話題,也聊到了臺灣政治和國際情勢,你們倒底要不要打仗之類的八卦等XD,其實大家最主要聊的還是動畫。

我和這些中老年人,尤其是這些年紀都比我大可能十歲或二十歲的老宅聊天時,注意到一件事

在臺灣以中年或資深宅為族群的活動也有但比較少,不過有一個特徵卻是在臺灣相關活動中比較少看到的,也就是「永續性的傳承」。

 

關於永續宅的作品思考和 IP 傳承

我問他們最近都看什麼動畫時,比如說他們知道最近的熱門作品嗎?(什麼搖滾孤獨啦、鬼滅、麗可利絲、我推之類的),結果最熱門的主流新番是知道的,但基本上會去追的人並不多;例如新海誠的最新作品知道,但可能不會去電影院看。

反而會不斷重複溫習一些特定時代的作品,可能是幾部或十幾部,然後看到精的程度;如果是真的喜歡的,會每年都花錢去支持,

例如現場有一位大概五十歲的先生是某上市公司的部長級主管,他每年都自掏腰包舉辦《たまゆら》這部作品的 ONLY 同人場,還在作品裡面的聖地神社出錢立了一根鳥居

然後他邀請我今年七月去參加他今年的同人活動(真抱歉,這作品我還沒看過….)

來參加活動後的慶功宴

 

相較於每三個月就換一次老婆,喜歡用兩倍速看動畫,甚至是只看「注意看!懶人包」的動漫迷,更讓我感受到這是一群「屬於特定時代作品」的阿宅,

他們並沒有排斥新番,不過卻能永續地支持一些活動。然後在活動後的慶功宴中,有意無意地把延續舉辦這一活動、喜歡這一作品的「責任」,在承諾給予資源上的支持下,傳承給相較起來更年輕的繼承者,

進而使得「曾經的某作品聖地」能在作品接續中不斷繼續聖地化,

這一過程之前其實之前學者就有注意到:例如研究《美少女戰士》的 IP 化過程。

《美少女戰士》是迄今唯一創下 Comike 全館制霸的作品,也就是全場館中不管是男性、女性、全年齡、成人向、全部都創作美少女戰士。

《美少女戰士》並不是只是宅男想看少女水手服和大腿的作品,更不僅是年輕女性的夢想憧憬;它是能夠三十年來讓每一個世代的少男少女都不斷繼承下去、扮演、演繹、創作、表現的作品,

妳是 1990 年代的月野兔,而我是 2010 年代的火野麗、她是 2020 年代的水野亞美,每一個世代的內涵與精神、關心在乎的東西可能完全不同,但同樣在依附在 IP 下發展。

現在的作品碎片化,數量龐雜化,每一季都有太多的新番出現;確實每一季都會有爆紅的黑馬出現,尤其在網路病毒式傳播下的吸睛寵兒。

但即便是本季爆紅的作品,能維持數年的作品已經不多;而能維持十年、二十年以上的永續作品則越來越少,而這點或許也是 IP 永續性和傳承性的兩元相續性需要更多的觀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