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你,為何而戰?解讀《刺客教條》真人預告片

繼上回我們看了《決勝時刻》系列的真人預告片,現在來比較一下 Ubisoft 的《刺客教條》系列吧。我們已經看到,自 2003 年問世的《決勝時刻》系列,於 2010 年在電視上推出第一支真人預告片,經典台詞「我們每人心中都有一名士兵」就沿用至今,而且其後每代甚至擴充包也有真人預告,似乎已成為傳統。這些真人預告片,大多是直接訴諸玩家的遊玩體驗,很明顯是在為視聽娛樂產品打廣告。

相對於此, 2007 年誕生的《刺客教條》系列,歷經十字軍、文藝復興三部曲,到 2012 年以美國獨立運動為背景的《刺客教條 3》才開始使用真人預告。截至目前,《刺客教條》系列看似並未形成一以貫之的主題精神,但大體上以「參與歷史」(make history)為最顯著的賣點,而且每一代都依據故事內容,各有其特殊精神意涵與價值信念作為號召。小編之所以不說「創造」歷史而說「參與」,是因為英文的「make」雖也有創造的意涵,但「創造」在中文裡比較像是創造全然新的東西,而歷史往往牽涉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所以《刺客教條》系列更像是「參與」歷史。

受迫的人民,起義的時刻

 

如前述,《刺客教條》系列首次使用真人預告片,是為了 2012 年推出的《刺客教條 3》,就家機和電腦版本來說,是全系列第五個主要作品。相對於大眾朦朦朧朧有個印象的十字軍東征和獅心王理查,以及豐富、晦澀又複雜迷人的文藝復興義大利和鄂圖曼時期君士坦丁堡,《刺客教條 3》故事背景來到近代歷史上較為人所知的美洲殖民地獨立運動和美國獨立戰爭。雖然我們對美國獨立戰爭了解得並不一定很多,但至少都知道這起事件更接近今日、也更直接牽動許多近現代歷史發展,而且我們至今也還看得到這場歷史事件裡出現的人――在美金上。

「革命」是一個動作,且總與「改變」或「抵抗」密不可分。而革命之所以發生,關鍵在於其時代背景,在於人們的處境,為何這個時空與社會環境下的人會有強烈渴望改變的動機、又為何做出一系列追求改變的行為、抵抗壓制改變的力量。換言之,革命的「意義」,是來自「歷史時空的情境」。《刺客教條 3》的真人預告片,便不是訴諸革命這個動作本身,而是凸顯其意義。如果說《決勝時刻》告訴你「戰鬥」,《刺客教條》則告訴你「為何戰鬥」。

在這支影片裡,我們看到一位一位真人扮演的人物直直望著鏡頭,說出他們的獨白,而人類的眼神所能帶來的感染力,仍是電腦繪圖所不能取代的,這種肖像畫式的特寫,更強化了這個人物的存在感。他們每句台詞,都用「When」亦即「當……的時候」作為開頭:當這位年輕士兵犧牲青春去保衛屬於他們的東西的時候、當這位士紳拒絕遵守他們從未投票認可的法律的時候、當這位農民不再餵養世界另一頭的某個帝國的時候、當這位被囚禁施刑的囚犯肉體屈服而意念堅毅的時候、當這位出借教堂當作革命據點的神父請求上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時候、當這位學童拒絕學習某個他不會涉足的國家的歷史的時候、當這位保衛兒女的母親決定必須彼死我生的時候……

補足這個「時刻」意味的,就是畫面背景呈現了那個時刻正在發生的行動:戰場上的衝鋒與死傷、群起反對的人們、燒毀莊稼的農人、在教堂裡藏匿武器的反抗軍、意圖破窗而入的英軍等等,這些是透過影像而非台詞所傳達的訊息。於是,台詞描述的內容構築了時刻情境,而畫面說明了行動。透過情境和畫面,我們體會到「抵抗」,這個訊息也呼應影片結尾的「起義」(Rise)。

這種情境感和行動感,是一款訴諸「參與歷史」的遊戲最為關鍵的概念,隱藏在遊戲世界以及遊玩過程之中。透過這樣訴諸歷史情境和行動意義,用同理心、價值與信念來號召玩家參與革命、參與遊戲,是這支影片的特色所在。

想讓刺客無處不在嗎?買個 PS Vita 吧

 

坦白說,這支預告片只是個插曲,因為這並非 Ubisoft 主持拍攝,而是 Sony PlayStation 。《刺客教條 3》同年在 PS Vita 上登場的外傳《自由使命(Liberation)》是整個刺客系列中相當特殊的作品,因為是第一次以主故事主角(如 Altair 、 Ezio 和 Connor)以外的角色 Aveline 為主人翁,而且她也是第一位玩家可操作的女性刺客主角。不過,就《自由使命》的宣傳過程來說, Ubisoft 其他預告片也未刻意強調 Aveline 的性別,而是將她同樣視為一位為信念與人民而戰的刺客。

Sony 拍攝的這支真人預告片則和遊戲內容完全沒有關係,而是將視角移至現實生活中,更精確來說,是紐約的 J 地鐵線。我們從未見到旁白者的真面目,換言之他只是眾多乘客之一,說自己每天都搭乘這條地鐵,過程中沒有人說話,手機也「毫無作用」(useless);而「這班列車需要的,是一個刺客」。

通勤是世界各大城市的共同特徵,不過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支預告片中的通勤景象,是經過刻意安排的:沒有人看書,沒有人看手機,沒有人聊天,沒有人聽音樂,沒有人帶小孩……這支 2012 年釋出的真人預告,當時的地鐵不可能完全沒有閱報、讀書和隨聲聽等等習慣,也不可能沒有自 2007 年 iPhone 就引爆熱潮的智慧型手機。但是影片中所有人都好像不得不被這個每天的枯燥儀式所綁架、必須無所事事等待這段時間經過。這是影片拍攝者蓄意安排的枯燥無聊,因為 Sony 要大家買 PS Vita 。

這無聊單調無所事事虛耗時間的時刻,襯托的就是身著特色服裝的刺客,加上隱身人群、蓄勢待發到擊殺目標的行動過程,便將遊戲的內在想像空間和玩遊戲時的玩家外在社會情境連結起來,為煩悶、重複、不可逃脫的例行公事注入活水。換言之, Sony 這支預告片不是推銷《自由使命》遊戲內容獨特性的廣告,而是叫玩家購買某一款 PS Vita 遊戲的廣告,訴諸的不像前一支預告片那樣的歷史情境與價值信念,而是能為玩家日常生活增色的娛樂產品。如此說來,影片最後安排了一雙手拿著 PS Vita 遊戲機,很刻意地播出剪接遊戲畫面,也就不意外了。

為自由而頑抗

 

Ubisoft 為了 2013 年上市的第四代《黑旗》,又再度拍攝了真人預告片,內容、視角和精神也延續了先前第三代用過的手法。整部影片是一鏡到底串連的,一開始是拍攝一個沈浸在水中的人,然後觀眾看見這個動也不動的人口裡冒出血。

隨著鏡頭移轉,畫面上看見更多水中死屍、船隻的碎屑零件散落在水裡、水面上則傳來戰鬥爆炸聲響。水位快速上升的底層船艙裡,水手們急切涉水而過、希望攀出逃生,但卻被位在上一層的敵人以及戰鬥所阻。在船艙被火砲炸破之後,甲板上也展開混戰,看似發生在正規士兵和海盜之間。經過一場殘酷的殺戮,海盜看似佔了上風、一位可悲無助的士兵甚至飲彈自盡,而鏡頭隨著烈焰焚燒的主帆和主桅,發現桅杆頂端傲然挺立著一位將烽火亂世盡收眼底的刺客。

隨著一鏡到底播出的,是魅影般的配樂,以及某人的獨白,很可能是這代的遊戲主角 Edward Kenway 。他述說著人們迷失在黑暗中而忘卻了自我,但有些人的覺醒提醒了大家,人人都能選擇起身堅持而非下跪,選擇抵抗而非服從,選擇活著,而不僅是存在。

「抵抗」(Defy)便是本支預告片和這一代遊戲的核心精神,抵抗一切強加於個人身上、迫使個人身體和心靈自由受到箝制的約束或框架,這些框架強迫個人成為被這些框架所期待的模樣。這種在框架中的存在已經無法滿足這位敘事者,因為他更渴望的是遵循自由意志活出真正自我。《黑旗》雖然比第三代更晚問世,但故事背景比三代還更早一些,設定 18 世紀初,亦即海盜黃金時期(Golden Age of Piracy)後期的加勒比海,這種反抗暴正、追尋自由生活的浪漫,也可能是殖民地解放精神的濫觴。再一次地, Ubisoft 藉著宣告了價值與信念,來召喚玩家對遊戲的興趣與認同。

背負陰影的自由吶喊

 

第四代《黑旗》也有外傳,那就是以主故事中的重要角色、黑人刺客 Adéwalé 為主角的《自由的吶喊》。就像三代的女刺客 Aveline , Adéwalé 的故事也有很強的個人特寫風格。

影片是 Adéwalé 的生平敘事,從他被綁架、販賣、奴役、反抗、逃脫的過程,最後成為強悍的(電腦 CG)刺客重新歸來。影片中每一景的畫面都非常清楚且單純,沒有太繁複而不必要的時空環境,使得每幕的主題都非常明顯,加上靈歌呼喊式的配樂和極具張力的人物特寫、情節發展和運境及慢動作,使得影片效果相當震撼,深富情感傳染力。

如此看來,最後一幕電腦繪圖雖然視覺和內容(殺戮)倒是相當突兀,不過如果是玩過《黑旗》主遊戲的玩家,想必會對這個沉穩內斂又具爆發力的角色抱以極高的認同和期待,而 Ubisoft 這支真人預告片,正傳達了這般角色特寫的精神。

朋友聯手大革命

 

2014 年底上市的《大革命》可能是刺客系列截至目前最引人注目也最具革命性的一代,因為不僅玩家仍在世代主機重疊交替的時刻就宣佈專屬次世代主機,而且視覺表現相當傑出、遊戲世界重現的法國大革命時期巴黎也極為絢麗複雜,可說是技術上的一大提昇。而且這一代開始,玩家可以多人連線合作遊玩、挑戰任務,也是刺客系列的創舉。

《大革命(Unity)》是以「萬眾一心」(Unite)作為核心精神,雖然在遊戲劇情中是否將此精神展現得夠有說服力仍可待討論,但至少宣傳過程和數支預告片都以此為宣告標語。不過,《大革命》的真人預告片並沒有像過去幾代那樣運用信念與價值作為核心號召,而是訴諸玩家主觀感受。

我們看到四位玩家坐在沙發上、戴上耳麥、手拿搖桿蠢蠢欲動,每人身前分別站著一名刺客,各有不同的服裝和武器,然後四人一同在法國大革命時代的巴黎街坊中戰鬥闖蕩、最後奔向目標。每位玩家的沙發就像飛行魔毯或追蹤器(或瑪莉歐賽車的攝影機)那樣,緊跟在自己所操控刺客後頭,因此可以看見玩家緊張地操控搖桿、沙發從屋頂飛射而出、並掛著耳麥聲嘶力竭。

這個「視角」相當有趣:相對於《大革命》,《決勝時刻》的真人預告中看到的玩家,都是親身著裝上陣駁火廝殺,好像不只親臨現場、更是親身參與戰鬥。這個差異,或許是因為《決勝時刻》是「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所以玩家眼前所見,和遊戲中所操控的人物視角是相同的;而《刺客教條》系列包括《大革命》是「第三人稱」動作遊戲,玩家眼前所見並非該人物所見,而是人物背後的某台跟拍攝影機的視點,所以玩遊戲的時候真的是跟在那個人物後頭。這支真人影片的拍攝手法,便是刻劃了這樣第三人稱的遊戲視點。

另一點美中不足的是,雖然影片的宣稱是「與朋友一起參與歷史」(make history with friends)、而且很明顯是推銷遊戲的多人合作(co-op)機制,但所呈現的內容並沒有緊繞著「合作」。大多時候,這四位玩家只是在同一個空間裡各做各的事情、各耍各的武器,甚至還會單獨奔走,只不過最後衝向同一個目標,這樣的安排反而多了一點「競爭」的味道。當然,這可能也滿符合真正遊玩時會發生的亂象就是了XD

概言之,《刺客教條》系列的真人預告片大多講究視覺的典雅美感、訴諸遊戲中歷史情境的故事核心精神,用信念與價值作為號召。小編認為這或許也是刺客系列遊戲為何讓人覺得有特色、覺得 Ubisoft 算是一間有點「內涵」的公司,因為他們不僅投入資源研究和重現歷史情境,而且發揮想像力串連各個事件和人物,讓玩家用新奇的角度重新猜想歷史,而且每一代都盡可能提出單一且清楚的價值信念,不只是感官上的刺激或娛樂享受而已。並不是每一間公司(尤其大公司)都能有這樣的水平和氣質,也希望 Ubisoft 能繼續「堅持」(Persist)下去。

assassinsunite2_by_gingerjmez-d7lu9cc

圖片作者: GingerJMEZ 。圖片來源: http://gingerjmez.deviantart.com/art/Assassin-s-Creed-Assassins-Unite-459946956

撰稿:李立凡
編輯:梁世佑


影片與圖片來源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

http://gingerjmez.deviantart.com/art/Assassin-s-Creed-Assassins-Unite-459946956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