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低頭,種樹救地球:《Forest》 的遊戲與連結性

 

我喜歡《Forest: Stay focused, be present》這款具有創意的放置 Play 手機遊戲,更喜歡其背後所蘊含的一些值得討論的點子。這款遊戲的原則十分簡單,就是種樹木。栽植下種子,只要時間內你不去使用手機,樹木就會慢慢成長;栽植越來越多樹種,只木成林,於林為森,建構你的一片綠色樹海;而只要你開始滑手機,樹木就會枯萎死去。正如遊戲介紹所述:「這是一款治療手機上癮、低頭族和培養專注力的遊戲」

Desktop42

「低頭族」是一個最近幾年伴隨智慧攜帶裝置興起所產生的新詞彙。

這個詞彙的爆紅一方面見證著智慧裝置的普及,一方面也說明著我們被這個手掌方寸之間的玩意所制約。低頭族所導致的交通意外隨便走在路上就可以見到;而明明坐在對面卻無話可說,只能依靠 SNS 聊天更訴說著人際關係的疏離淡薄。不久前朋友間流行這樣的「聚餐大挑戰」,也就是大家點好餐點後把手機全部拿出來擺在桌子正中間,到聚餐結束前誰先忍不住去拿手機就要負責買單。結果這樣的挑戰儀式很快就沒人要玩了,因為大家根本忍不住。

我們是否有問過自己,多久沒有滑手機就會覺得自己好像和世界失去了聯繫?看到那個 LED 燈正在閃爍,或是臉書、LINE 上面出現了幾個未讀訊息數字就忍不住要去看看;或者就只是單純的反應:當你坐上車或是無聊時,就非常自然且沒有任何思索地:拿出了你的手機來滑動。當我實際遊玩這款遊戲時,驚覺發現:慘了,原來要種一棵樹如此困難,放置 Play 竟然如此深奧XD

51515遊戲會不斷出現:「專心!專心!不要再滑手機了」之類的警語

《Forest: Stay focused, be present》顯著特徵是把「遊戲性」「世界觀」的巧妙結合。首先是種植樹木本身具有養成遊戲的成就感,隨著樹木越來越多,成為一整片森林時,玩家本身也能獲得對應的滿足感和樂趣。過去我在課程中曾經討論到:「為什麼打電動很有趣,而唸書考試不有趣?」事實上如果遊戲需要考試或是變成一門工作時就完全不有趣了。撇開聲光效果等等的層面不談,我認為有一個顯著的差異在於好的遊戲會給予玩家回饋:也就是玩家付出多少,就應該得到對等的回饋。例如我花了四個小時練功打怪,就應該要有等級的上升;花時間刷關卡,對應著有掉傳奇裝備的期待性。

但是唸書的回饋性卻經常不對等。例如我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背英文單字,隔天全部忘光光了,這叫我情而以堪,長久以來,自然覺得讀書是無聊的,得不到回饋與成就感;換言之,好的教育和好的遊戲原理上相同,必須不斷讓學生(玩家)獲得可累積與發現的成就感與回饋。以本款遊戲而言,我相信大家都會有「至少種一棵樹出來看看吧」這樣的念頭,這是遊戲的初步「誘導性」

所以你可能設定最低的三十分鐘,而且真的讓樹木長大了。當你看到第一棵樹木長成時,就會產生繼續「我要填滿」那片空地的投入感,這和玩拼圖或是收集郵票圖卡一樣,而這是遊戲的「收集性」,讓玩家持續性的投入;甚至你會找一台閒置的手機或是利用睡眠時間來進行這款遊戲,讓樹木繼續茁壯長大。

maxresdefault

此外就是「種植樹木」本身的良好正面意義。如果今天這款遊戲變成放下手機半小時可以養出一個骷髏頭的話,大概根本沒人願意玩。植樹本身就是正面的,而且逐漸縮減的熱帶雨林和地球暖化危機乃是當今備受關注的環保議題,更是每個地球公民無法置身事外的責任。故雖然「放下手機,培養專注力」和「種植樹木」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在遊戲過程中,當玩家看到一顆顆綠色樹木被種植出來時,內心彷彿也產生了一種「我替地球做了一點什麼貢獻」的連結隱意在。

最後,如果我來做這個遊戲,我會做如下的宣傳:「只要全球玩家能成功種出一百萬棵樹,我們就在真的在世界上種一百棵樹」,讓虛擬的遊戲和現實世界的關懷可以連結在一起,相信會更刺激玩家來進行這款提高專注力的遊戲,更宣傳助長了產品本身的商業獲益。我喜歡這種虛擬和現實之間結合,有創意、樂趣和教育意義的遊戲作品。

41717


Forest: Stay focused, be present Game |
Apple Store 下載Android PLay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