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看遊戲實況非常愚蠢?美國談話節目對實況頻道的批判與思考

網路實況遊戲乃是當代網路娛樂中最受歡迎的頻道之一。透過電競和網路分享,不僅產生了全新的客層和消費者,更使得「實況主」一詞成為新興的熱門職業。例如全球最著名的 25 歲實況主「PewDiePie」擁有 3900 餘萬名訂戶,一年就可以賺得 750 萬美金(約新台幣 2.3 億),

而實況更對於廠商促銷遊戲有莫大的功效,所以就算一邊罵髒話一邊批評遊戲多爛多差,廠商還是會非常樂意有人在幫他們宣傳。順便一提,筆者的一些朋友,最大的夢想就是想要成為「知名實況主」,因為這樣就能宅在家中打電動而且有錢賺啦。

不過美國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Jimmy Kimmel 最近在他的深夜談話節目中提出批評,認為「看別人打電動實況是件非常愚蠢的事情」而引發爭議。

他所主持的 Jimmy Kimmel Live! 2003 年上線以來早已成為熱門的深夜娛樂談話節目,主持人的幽默感也經常惹人又好氣又好笑,甚至引起民眾上街抗議或鬧上法庭。最近,因為 YouTube 正式推出遊戲專屬頻道 YouTube Gaming Kimmel 作弄表示:他認為看別人玩電動是很蠢的,而 YouTube 新增遊戲專門頻道更證明了:「大人們、父母們給小孩的教育有多失敗。」

Jimmy Kimmel Live – “YouTube’s New Video Game Watching Service”

結果可想而知,大量玩家對此大為反感:在兩三天之內,點「噓」的人次已經超過五萬,至今已經超過十數萬。 Kimmel 自己也承認,這是他們節目上傳過數千支影片以來評價最差的一支。而讓此話題更為火上加油的,當然是許多玩家網友在影片下方留下的各種評語。 Kimmel 於是又挑出其中許多例子加以反擊調侃,結果當然是更重創了「遊戲玩家」這個群體的形象:

Jimmy Kimmel Live – “Video Game Watchers Are Mad at Jimmy Kimmel”

撇開人身攻擊以外,我們認為比較值得討論的是主持人提出的「類比問題」:到底觀看他人玩電動,跟觀看他人踢足球、打籃球,有什麼不同?是不是像 Kimmel 所認為,看別人實況就像是「去了餐廳卻讓別人幫你吃飯」?還是像某位網友的妙回應:「如果能找到人上床,敢麻看 A 片?」

Kimmel 批判實況的立論建構在「與其看別人做,不如自己做」。故看別人實況遊戲是件使自身喪失積極性和自我人格主導權的舉動。他說他唯一需要看別人玩電動的時機,是因為自己的硬幣用完了,只好站在一旁看其他小孩玩;他自己也經常看球賽,而他也承認,比起自己去打球,看球賽真的滿蠢的。在這方面,他其實相當一致,沒有差別標準。

順便一提:不只 Kimmel 認為看球賽很蠢,連貓咪都這樣覺得。

BuzzFeedVideo – “Dear Kitten: Regarding The Big Game”

不過, Kimmel 還更進一步區分比較:第一, 看職業球賽仍然不同於看別人玩電動,因為如果他自己是職業球員,他就會真的去打球而不是看別人打球。他沒有詳述,筆者猜想 Kimmel 的意思應該是說,自己不能像職業球員那樣打球,所以有理由觀看職業球員打球;如果他能夠打球打得像職業球員一樣,那麼還要球賽節目,就滿蠢的。(這當然已經排除看球賽來研究對手的戰術。)

第二, Kimmel 認為許多留言者的類比有誤:比起看別人打球,看別人玩電動更像是「看別人打幻想、虛擬的球」,這「更進一步脫離了人類的活動」one more step removed from human activity 。言下之意,如果看別人打球很蠢,那麼看別人打電動就更蠢一點。

Kimmel 的講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值得先提出來的一個根本差異是:「看別人玩電動」跟「看別人打籃球」確實不是很好的類比,因為籃球是「一種」活動,(美式或英式)足球是「一種」活動,但嚴格說來,玩電動並不是「一種」活動,因為每一款遊戲的規則和內容都不同。事實上,我們之所以看別人玩電動的另一個理由,可能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時間,或者根本沒辦法玩那麼多遊戲。

圖片來源: http://kotaku.com/5513192/there-are-too-many-damn-video-games

姑且當作全世界都在看同一款遊戲好了。但是,我們仍不能忘了:並不是每位玩家玩遊戲都一樣厲害、能玩出一樣的「效果」,就像有人打球擅長直攻、有人擅長合作迂迴,而且,真的有職業玩家;另外,有些實況主持人就是很有本事把遊戲變得比較「好玩」,所以看他們玩比我們自己玩還要有趣。在這些意義上,看別人玩電動,就不只是看別人打球而已,還包括了聽轉播、看好戲的成份。當然,有些知名的直播實況主持人,遊戲技巧都不是世界頂級的、甚至普普而已。那麼,看這些人玩電動,或許就像看別人搞笑出糗的影片一樣,是純娛樂效果。

此外,我們還有很多理由看別人玩電動:除了前面提到,我們沒時間玩那麼多遊戲之外,可能因為自己沒有錢,玩不起,或者我們並不擁有那種主機,無法玩――或者更實際一點來說,先看看別人玩起來好不好玩,再決定要不要買,又或觀摩別人怎麼玩,才知道怎麼樣玩比較對。這些理由都大大不同於看別人打球或看成人片。(事實上,在「觀摩」這件事上,看 A 片應該剛好相反:如果你以為看 A 片會讓你更了解床上功夫,你就錯了;而反過來說,除非我們自己的床上表現能夠像 A 片一樣,否則 A 片還是有點看頭的。)

這些都很蠢嗎?或許吧……但那又怎樣呢?既然是無傷無害的娛樂,就沒有人規定我們不能做蠢事。在這個意義上, Kimmel 的嘲諷似乎沒什麼論點,而且他並沒有強調把論點放到「看別人玩殺人的遊戲自己也會變得暴力」等等;而另一方面,玩家似乎也沒什麼好憤怒的。

139067-- MONICA COLUMN -- 05/30/2014 James Copsey, 22, sets up his Twitch livestream as he gets ready to play Mario Kart 7 on the Nintendo DS for an audience that reaches up to 100 people on any given night in his home in Shoreline on Friday, May 30, 2014. His setup includes dual monitors, ambient lights, a webcam and a green screen background so only Copsey himself is seen. Copsey is a "variety caster" who has played around 60 different games and logged over 2,300 streaming hours under the username "Korza" since joining the Twitch community in 2011. He has recently become popular enough to become a Twitch partner, giving him the ability to charge viewers via a $4.99 "subscribe" button on his streams.

至於 Kimmel 所說的第二點:玩電玩是虛幻的,不是「真實人類的活動」。如果他提出「虛幻」或「人類的活動」之區分,是基於生理上、物理上有無運動抑或只是電腦中的模擬,這樣的區分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到底哪一種比較蠢?說穿了,仍然是個人好惡罷了。有人比較喜歡《封神演義》,有人比較喜歡《史記》;有人喜歡《哈利波特》或《星際大戰》;又或者,有人喜歡讀小說,有人喜歡寫小說。這種好惡真的沒什麼好爭論的

但這起事件卻很悲哀地反映了另幾個事實:首先,「玩家」顯然已經成為一種身份認同;其次,這個身份、這個群體,敏感到簡直神經質、非常容易受傷。這可能又反映了另一個事實:「打電動」這項活動一直被認為是負面且不應被鼓勵的「人類活動」;尤其「玩電動的人都是不成熟的小孩」、「好父母所成功教出來的孩子不應該沉迷於電動」、「電玩與暴力緊密不分」等等刻板印象,即使在美國這個電玩大國仍是如此。 Kimmel 的玩笑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撲,恰恰是因為他戳中了這些敏感神經。

而玩家們在下方留言充斥著人身攻擊等過度反應,又恰巧被 Kimmel 和其他主流媒體拿來證明:「玩家真的就是一群不成熟又暴力的人」;雖然還有很多玩家一笑待之或不予置評,但出聲反唇相譏的玩家就輸了。這就是為什麼, Polygon 的評論人 Ben Kuchera 會說,無論 Kimmel 原本的笑話多糟糕,如果玩家們以為自己可以用這類攻擊言辭來保護玩家群體,其實只會幫倒忙;這也是為什麼,投稿 Forbes Paul Tassi 說,這些反應和語言暗示了:許多玩家根本不容許別人批評他們的嗜好,而這並不是健康的態度。

說到底, Kimmel 如果真的有「錯」,頂多也就是他身為一個(準)公眾人物、知名節目主持人,動用了個人偏好,公開且過於簡略地嘲弄了他或許並不那麼了解的人、事與物,惹得許多當事人不高興,如此而已。而話說回來,無論你喜不喜歡 Kimmel 以及他的深夜節目,他們幾乎沒什麼不嘲諷的(事實上,有時他的嘲諷還滿中肯的),而這個節目之所以廣受注目甚至頗受歡迎,正是因為他和製作團隊的個人觀點。雖然許多年來這個節目確實惹上了不少麻煩,但如果硬要跟他認真、甚至不准他批評我們所喜歡的活動,錯就在我們了。

至於主流社會,我們當然期待一個所有人彼此尊重對方興趣嗜好和觀點的時代,期待一個平和且認真看待玩電動這個嗜好的時代。但是在那之前,筆者相信 Kimmel 也會百分之百同意 , Kimmel 有權利繼續主持他的(蠢)節目,我們也完全有權利像個蠢蛋一樣看別人玩遊戲――反正,這個世界並沒有人禁止我們做蠢事。至於電動到底負不負面、怎麼個負面法,這一問題 U-ACG 應該已經是臺灣最常論及的地方了

撰稿:李立凡
編輯:RainReader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YouTube Gaming 首頁 https://gaming.youtube.com/

Jimmy Kimmel Live YouTube 頻道首頁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6vGFO9ty8v5KZJXQxdhaw

遊戲媒體
Gamespot – “Watching People Play Video Games Makes No Sense, Jimmy Kimmel Says.” http://www.gamespot.com/articles/watching-people-play-video-games-makes-no-sense-ji/1100-6430147/
Kotaku – “Jimmy Kimmel’s Jab At YouTube Gaming Backfired.” http://kotaku.com/jimmy-kimmels-jab-at-youtube-gaming-backfired-1727246796
Polygon – Ben Kuchera, “Jimmy Kimmel makes fun of gamers, and gamers provide their own punchline.” http://www.polygon.com/2015/9/1/9239695/jimmy-kimmel-gamer-joke-youtube

其他媒體
CNET – “Jimmy Kimmel says gamers want him to get AIDS and die.” http://www.cnet.com/news/jimmy-kimmel-says-gamers-want-him-to-get-aids-and-die/
Entertainment Weekly – “Jimmy Kimmel addresses ‘avalanche’ of backlash from video game sketch on Jimmy Kimmel Live!” http://www.ew.com/article/2015/09/01/jimmy-kimmel-live-video-games-backlash
For the Win/USA Toady – “YouTube commenters wish death upon Jimmy Kimmel over YouTube Gaming video.” http://ftw.usatoday.com/2015/09/jimmy-kimmel-death-threat-youtube-gaming
Forbes – Paul Tassi, “Jimmy Kimmel Made Fun Of Streaming And Proved Gamers Can’t Take A Joke.” http://www.forbes.com/sites/insertcoin/2015/09/02/jimmy-kimmel-made-fun-of-streaming-and-proved-gamers-cant-take-a-joke/
The Wrap – “Jimmy Kimmel Responds to Viewers Outraged by Jokes About YouTube’s Video Game Watching Service (Video)” https://www.thewrap.com/jimmy-kimmel-responds-to-angry-video-gamers-outraged-over-a-youtube-gaming-segment-video/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