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星際重生》:我們準備了二十年卻不堪一擊

只能說外星女王是個事必躬親的老闆,而如此龐大的母艦裡面養的都是一群吃屎的外星人,除了小戰鬥機,連一個大型一點像《星際大戰》裡那種「大象」機器人都沒有,未免太不可思議些。

ID4-RE2

在電影院看到《ID4:星際重生(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的預告,才驚覺到這 20 年已經過去了,時光飛逝真是可怕,從熱血青年變成中年大叔。20 年前的《ID4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可是全球賣座的大片,

全人類遭逢有史以來最大的全面毀滅危機,化解內部的歧見共同對抗外敵,不管是特效的場面、世界末日中的患難真情、總統激勵人心的演講(當然也呈現了二十年前的美國文化霸權主義啦),以及雖然從頭到尾被外星人壓著打但仍無悲情地反敗為勝, 20 年後的今天,同一位導演、好幾位當年的關鍵演員重新回鍋,這正宗的續集表現如何?

我們準備了 20 年,卻不堪一擊

電影按照真實時間步驟, 1996 年擊敗外星人後,地球認清了宇宙中存在著對地球與人類懷抱敵意的外星人存在。故化解了自身內部紛爭團結對外,故有了 20 年生聚教訓的寶貴時間(在這個時間線裡面是沒有 911 事件和各種恐怖激進主義的),積極研究殘存下來的外星科技,

現在的人類科技已經進步到大量生產能量型光學武器、更便利的短程太空旅行載具,並在月球上建立了龐大的防禦基地(只差沒有生產鋼彈),地球上空也配置了一組衛星軌道防禦陣列,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瞭解,外星人只是一時挫敗,他們還會再來。

到那時候人類將面對更強大的毀滅力量,這也是 2016 年的美國總統伊莉沙白‧蘭佛在二十週年紀念會上所說,這段時間以來整個地球上沒有一場人類之間的紛爭,大家齊心協力抵抗外侮(人類終於不再自相殘殺,捨棄了任何意識形態與宗教的衝突)。

id4-gallery2

外星人想必也是懂得嘲笑與諷刺的道理,於是選在這場紀念大會開到一半的時刻現身;當然,我們只能猜測他們有隱形科技,而且在 20 年前就隱形了起來沒讓人類發現,否則那艘直徑有 4,800 公里的超大型母艦,為什麼要近到已經進了太陽系才被發現?

更讓人氣餒的是,人類 20 年的準備像是完全不堪一擊,基本上是相同的科技,就算對方更加先進好了,為何人類的大型加農砲轟過去只在敵人母艦護盾上產生一點小漣漪,敵人母艦的加農砲回擊卻讓我們發現整個月球基地連個基本的能源護盾都沒有!二十年前不就吃過護盾的苦頭了嗎?地球上空的軌道防禦陣列更悲情,連充能都還沒完成就被母艦同時毀滅。

接下來呢?母艦就這樣直接降落在地球上。有鑑於地球直徑不過也才 12,600 公里,這降落後的樣子,就像是一隻手正在運一顆大籃球的樣子,這母艦甚至大到自己都有重力場,把經過的地表上的許多物件都吸引了過去。外星人的反擊簡直不成比例,地球要怎麼玩下去?

326937id1_IDR_PARIS_Camp_B_Intl_BusShelter_48x70.indd

電影特效與氣勢其實很不錯

撇開這些不談,本作品具備當代好萊塢一線商業電影的基本水準:大場面、外太空場景、機群空戰、造型靈活「飄逸」的外星人女王等等,這些技術上成就帶來的視覺效果確實很不錯,而像母艦降落時造成的如海嘯等世界末日災難場景,

則會讓人聯想到導演羅蘭‧艾默瑞奇 (Roland Emmerich) 之前的《明天過後》、《2012》等災難片。20 年後新一代接續了傳承,也登上了舞台,許多小鮮肉演員如雷神親弟弟(不是湯姆希德斯頓好嗎)連恩漢斯沃想必也吸引許多人的目光。

《ID4:星際重生》算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式大雜燴電影,有著眾多角色與相關的支線劇情,外星人入侵的主線故事部份,也有好幾條副線同時發展。許許多多角色各自搬演著屬於自己的特有劇情(多半是角色的私人層面),然後各自搭上主線故事,像提粽子一樣整串帶起來。請想像一下,提起整串粽子時,你除了感受到「好多」之外,會有時間仔細去端詳每個粽子的長相嗎?

故熱鬧但深度不足,恐怕就是《ID4:星際重生》給人的印象。回想起 20 年前的第一部,大場面與特效其實沒有那麼多,更多的是災難中的親情與陌生人互相幫助的溫暖,他們雖然會拖慢電影的節奏,但是卻能感動人心;

當年由威爾史密斯個人特質帶來的幽默喜感,如今也不復見,傑夫高布倫飾演的科學家與老爸之間看似淡漠實則羈絆難解的親情,沒有看過 20 年前電影的人,如今是很難靠腦補而理解;而整部片最能代表全人類百萬一心的演說,

靠的還是比爾普曼飾演的老總統那幾秒鐘的談話,與 20 年前的演說有著相同的震憾與強度,只可惜這些給人的印象就像是蜻蜓點水一般快又淺。背後更有從美國單一文化優勢到全球和平共存理解共事的建構隱喻在,這些都可惜沒有太多的彰顯。

ID4-RE5

電腦病毒瞎不瞎?女王親自出馬瞎不瞎?

20 年前的電影,最後是靠電腦病毒感染外星電腦而勝利,當時就覺得有點扯;而 20 年後要怎麼贏?想想看直徑 4800 公里的母艦,好險電影創造了一個外星女王當做目標,擒賊先擒王,幹掉女王一切都搞定了,不然的話還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打。

只不過,看似很難攻擊到的女王,居然這麼輕易就成功了,相對之下,好像二十年前的電腦病毒還比較有幾分道理在。只能說,外星女王是個事必躬親的老闆,而如此龐大的母艦裡面養的都是一群吃屎的外星人,除了小戰鬥機,連一個大型一點像《星際大戰》裡那種「大象」機器人都沒有,未免太不可思議些;就如同月球基地沒有護盾一樣,我們都知道人類一定要輸在前面,後頭才有得演,但也不必演得那麼無能,好歹來一場你來我往的加農砲對射大戰再輸,不也是很壯烈好看嗎?

ID4-RE7ID4-RE8例如這種對射啦

雖然罵歸罵,不過本片的爽度還是足夠,不要太在意劇情就好了。能看到當年的老演員還真的感到很親切,不僅是剛提到的高布倫與演他爸的 Judd Hirsch、比爾普曼等,那位飾演 51 區的瘋狂科學家 Brent Spiner 真的就是當年第二代《星艦奇航記(Star Trek)》 的機器人百科少校,當時就覺得有像,只是大概是被百科的形象定型太深了不敢認;事實上,這位先生歌喉還不錯,到現在才知道:

總之,感謝外星人再度來侵略地球,提醒我們一下子就過了二十年。還有一件事,中國才是電影的幕後老大。


Source
ID4:星際重生─好萊塢式的香港賀歲片|http://blog.xuite.net/antonio/cabinet/429085580